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脱贫攻坚.村村道】黎平县德过村:脱贫路上策马加鞭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黔东南州黎平县龙额镇德过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努力打造环境美、产业旺、促和谐的现代新农村。而今,德过村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逐渐展开。


  抓基础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


  “以前全是泥巴图,垃圾遍地,现在好了,硬化路后又搞环境整治,村道变美了,群众也满意了。”说到村里的变化,德过村村支书记姚世勇满脸笑容。


  乍暖还寒时,记者在德过村发现,如所他言,以前的村落,处处满是淤泥、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歪墙断路。现在贯穿村内的通村路、串户路都已变成了水泥硬化路,人居环境大改观、村容寨貌大变样,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这种喜人的变化,来自于德过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农村清洁风暴大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脱贫攻坚以来,该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生态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全村的人居环境,美化村容寨貌,成绩斐然。


德过村远景

德过村民自发组织开展卫生环境整治


  人饮消防安全得保障。2017年,德过村建成高位水池108m³一座,使水管网遍及全村,实现全村安全饮水及消防得到有效保障。


  电网和通讯与时俱进。自2002年南方电网进村入户后,全村村民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历史;2019年,通过实施农村电力提升工程,改造老旧线路,实现4G网络覆盖全村。


  道路硬化通组全覆盖。2015年至今,德过村已完成通村及连接该村3个自然寨的通组公路硬化建设,串户路硬化也已串通每家每户,2016年至2018年,每个村寨的道路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为全村的夜色增添了靓丽的夜色,更为村民的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


  环境卫生明显大改善。新建垃圾焚烧池4座,并配备相关配套设施,对居住地实行卫生包管,并设公益性岗位,请贫困户定期打扫村卫生,村民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不同以往,现在的德过村,一条条硬化的通组路连接各组各寨,一根根提质的电路牵连进每家每户,一股股干净的清泉造福着这里的世世代代.......从此,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正为当地在脱贫致富路上策马加鞭。


  抓民生福祉 提高群众满意度


  “群众工作真的不能懈怠,群众满意了,我们做的工作才说明做的才到位。”姚世勇说,担任村干后与村两委制定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相关规章制度,以焕发村干的工作热情。


  脱贫攻坚工作期间, 全村18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狠抓民生福祉,使当地百姓的民生更是有着保障,精神文明更是有着大步提升。


  教育保障方面,全村高中以上就读学生有29人,其中高中(中职)21人,大专及大学本科8人,均不同程度的享受到国家“两免一补”等教育帮扶,全村已不存在因贫辍学的现象,重视教育已深深植入家家户户。


在正在改造的农户家坪子上,村民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当地宣传展板上的扶贫标语


  住房保障方面:2014年以来,德过村共实施危房改造51户、易地移民搬迁4户、老旧房整治10户等,全村所有农户住房均已达到B级以上安全住房,不存在不安全住房。


  医疗保障方面:目前,村里设有1个村级卫生室,配有1名具备医疗资质医生;全村缴纳合作医疗到90%,其中贫困户缴纳达到100%;在家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贫困户住院医疗补助均达到90%以上,群众的医疗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国家政策好啊,我们看病有医保,家里的老房得到翻修,日子真的比以前好过多得多。”村民潘相辉得到政策帮扶,今年家里的老旧房得到整治,他十分踏实,也非常满意,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以后打算跟他们学,搞创业,多赚钱。”


  与此同时,村里还每月还会定期开展村组会、群众会,与群众共同学习、共谋发展。在当地的宣传栏展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政策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标语举足可观,抬头可见,精神文明宣传已是当地村民感受到熏陶的常态。


  抓产业发展 壮大村集体经济


  “根据现有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抓产业助我们村的经济发展。”姚世勇信誓旦旦的说。


  德过村位于龙额镇东北部,距黎平县城71公里,距龙额镇镇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总面积2.3平方千米,辖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共116户525人,其中贫困户67户284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薄弱、资源匮乏,致使全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2014年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指导下,德过村借助3240亩的林地面积、209亩的耕地面积和平均430米的低海拔,大力发展油茶、钩藤主导产业,适度发展生态畜牧、特色水产产业,全村产业格局逐渐成型,日渐成效。


刚刚起步的牛蛙养殖产业

德过村层层梯田


  种植产业硕果累累。2019年,全村油茶种植面积680亩,粗算年产干油茶籽8.19万斤,实现产值64.67万元,油茶产业覆盖全村116户523人,实现户均增收5575元,人均增收1236.5元。2017年至2018年,全村钩藤种植220亩,钩藤年产值达88万元,覆盖全村116户523人,实现户均增收7586元,人均增收1682.6元。


  养殖产业收成良好。2019年,全村黄牛养殖23头,覆盖20户102人,总产值11.5万元,实现户均增收5750元、人均增收1127人;2019年,全村实施稻田养鱼面积209亩,亩产35斤,预产生态稻花鱼7315斤,产值16.09万元,每亩实现增收770元,共覆盖116户523人,户均增收1387元,人均增收307元。除此,该村的牛蛙产业也正起步发展中。


  截止目前,德过村外出务工、就近临时就业共201人,占全村劳动力的77.3%,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南、浙江等省,全村通过外出务工、就近临时就业、发展产业等实现总收入为449.92万元,户均收入3.87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02元;其中贫困户外出劳务累计达93人次,劳务总收入123.52万元,人均劳务收入5168元。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德过村贫困发生率从2018年的25.09%降至2019年的0%,实现贫困户清零,已摘掉了深度贫困村帽子。


  “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基础设施同时抓产业发展,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姚世勇如是说。


来源/天眼新闻

文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石含开

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