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弘扬长征精神 走好绿色振兴之路对策思考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冲刺阶段,弘扬传承长征精神、黔东南精神,有助于夯实不畏艰险、矢志不渝、奋发图强的思想基础,激励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长征路。关键在于凝聚全州合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力推进《黔东南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序实施。本文结合长征精神及启示,从党建夯实基础、旅游拉动经济、绿色生态建设、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试作思考探析。

  1、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强化为民宗旨意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团结互助、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凝聚力量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党的领导是一切农村工作的前提。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凝心聚力夯实基础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乡村振兴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黔东南州规划明确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管农村,统筹乡村全面振兴。”强调“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一些乡村之所以贫困滞后,根本问题在于党组织力量薄弱,缺乏战斗堡垒作用。只有强化宗旨意识、夯实党建基础,积极探索“扶贫+党建”新模式,聚力推行“支部带实体、强村带弱村、能人带群众”的“三带”模式,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联建”发展模式等,确保“治理有效、产业兴旺”,才能引领和保障脱贫攻坚战略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推动脱贫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治理能力,才能把党员和群众主体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投身建设,有效激发共建美丽家园、共促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创新推动旅游发展,兴业搞活乡村经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精髓。发展乡村旅游,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农村变成旅游区,带动农民致富,是因地制宜实施扶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贵州及“三州”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重要举措是“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省州“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加快革命老区和民族特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2016年11月,黔东南州列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应提高对发展旅游拉动扶贫增收、助推乡村振兴重要性的认识,把扶贫+旅游资源开发摆在优先支持与发展的位置上,结合实际谋划发展,兴业富民搞活经济。一是强化新理念意识,抢抓机遇融合发展。二是注重规划先行,实施有序开发。三是突出品牌特色,坚持利益共享。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旅游品牌,突出地域特色,推进“三变”改革,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找准农民致富增长点,鼓励引导发展农家乐、乡村体验游等,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目标,实现搞活旅游发展经济带动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

  3、坚持科学发展,结合山区实际,致力生态保护,守护乡村绿水青山。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长征中,“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省州各级党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出的部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生态扶贫,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双赢。”“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多彩贵州·山地公园”是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打造的旅游品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才是脱贫致富、乡村发展的长远资本。应进一步明晰“百姓富、生态美”的奋进目标,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进绿色+系列工程,发展林下经济,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顺应自然和谐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绿色富州、绿色惠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大人财物力投入,以“山青、天蓝、地洁、水净、气爽”、“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为目标,多措并举,着力打造设施便捷完善、村容村貌整洁、山绿水清景美、宜居宜业宜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乡村。

  4、坚定文化自信,依托特色资源,传承民族文化,建设乡村美丽家园。

  坚持立足实际、坚定文化自信,走符合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启示和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贵州省首个列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地区,区域乡村民族风情浓郁独特,传统文化多彩丰厚,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特有的“宝贝”文化资源优势,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引领和文化内核,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走好发展新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省规划提出“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利用民族文化开启脱贫致富之门、推动乡村振兴,已有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万达小镇等很多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要促进民族文化有效保护利用,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强化创新引领,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坚守和开放、发展和分享三个原则:一是既要开发,更要保护,在开发中保护。二是既要坚守,更要开放,在开放中坚守。三是既要发展,更要分享,在共享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寻求多元有效的传承保护方式。在注重共享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历史和现实经验,探索出符合地域文化资源特征的产业开发模式。多措并举,走出一条既可传承民族文化又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更能让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捷新路径。

  总之,新长征中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现实需求,对民族自治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特殊省情州情决定了因地制宜发展的特殊路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强化五大发展理念,坚定走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新路,应是新时代老少边贫地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而有效的路径。

  (作者系中共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州管专家,本文为作者在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