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小车间”撑起脱贫致富“大梦想”

—— 东西部扶贫协作让黎平山村留住致富“根”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凯

  “地无三尺平”的岩洞镇距黎平县城28公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村民们要想脱贫致富,没有产业支撑,就是一句空话,只有抓好产业发展,群众才有奔头。近年来,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岩洞镇依托当地丰富的辣椒、西红柿、生姜资源,发展起鲜酸酱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12月2日,记者一行来到岩洞镇鲜酸酱加工扶贫车间,顺着酸爽的味道寻去,原来车间门口正煮着鲜酸酱火锅,大家品尝过后连连称赞。随即记者来到鲜酸酱加工扶贫车间左侧,看到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手中的工作,现场有说有笑,你来我往,忙成一片。

  鲜酸酱是岩洞人餐桌必备的调料,也是当地独有的调味料。它用本地小西红柿、红辣椒混合发酵而成。铜关村村民吴应磊利用祖传工艺,作坊式生产多年,在当地口碑较好,产品供不应求。吴应磊希望做大做强产业,却苦于没有厂房和生产车间。今年初,镇里申请到94万元东西部扶贫资金建厂房后,吴应磊与合作人自筹30多万元购置设备,成立了贵州侗寨记忆食品有限公司,建起全新的加工车间,自己也当上了总经理。

  记者来到扶贫车间新建成的酿造室内,干净明亮的厂房内酱香扑鼻。吴应磊介绍,与祖传工艺稍有不同,自己创造性地融入白酒二次发酵工艺,第一次发酵时间在三个月左右,第二次发酵根据季节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夏天需要两个月,冬天需要三个半月。产品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分300克/19元、2.5升/45元等包装规格。

  与父辈不同,吴应磊开辟市场能力强,通过网店、微信、零售、社区平台、社区团购等多种渠道,使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走得更远。加工好的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地,今年的50吨产量均已售罄。“等工厂完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00吨,可带动农户种植辣椒、西红柿分别约200亩、320亩,种植收入超200万元。”吴应磊说道。

  记者了解到,岩洞镇鲜酸酱加工扶贫车间项目生产的酸汤酱,可带动农户种植辣椒约200亩,持续有效地解决了10人以上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促进增收。 车间工人陈艺元一边忙着洗辣椒,一边说:“我们年纪大了,又没有技术,外出务工非常困难,现在好了,扶贫车间为我们提供了适宜的岗位,既可照顾家庭又可获得薪资福利,我们都很乐意到这个地方上班,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增收,干起活儿既开心又有劲儿。”

  “感谢杭州对岩洞的资金、技术等帮扶,才使得岩洞今天的发展变化,情牵杭黔,共助脱贫。”吴应磊真挚地说道。自鲜酸酱加工扶贫车间项目建设以来,不仅可就地消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户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又能助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一镇一特”建设目标,还能带动辣椒、西红柿、生姜种植蓬勃发展,实现“一业带多业”,互助双赢,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