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深山“鲟”富路

——黄平县上塘镇发展鲟龙鱼产业纪实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凯

  “山清水秀景色好,水产养殖少不了;生态养殖鲟龙鱼,带农增收是个宝。”走进黄平县上塘镇乌梅河村,随处都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村民们口中的这个“段子”,正是上塘镇近年来大力发展鲟龙鱼养殖促农增收的真实写照。

  11月27日,记者从黄平县城出发,驱车半个多少小时,来到大山深处的乌梅河村春秀冷水鱼生态养殖基地。走进基地,便听得潺潺水声。记者看到,远处一水泥石槽半倚山间,自山腰延伸到基地的鱼池中。沿着石槽往上,半山间一处山洞显露出来,洞中有泉水奔流而来,流入过滤池,再流入基地的鱼池中。

  大山深处建基地,山泉水养鲟龙鱼。养殖基地老板安德文在基地一边查看鱼的长势,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这里养的鲟龙鱼吃起来没有泥土味,鲜美嫩滑,在市场上俏着呢。”谈话间,找上门的收购商们急着捞鱼、选鱼、称重、充氧、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安德文介绍,这里泉水水质达二级饮用水标准,水质良好,冷水资源丰富,属天然的弱碱型泉水,具有发展冷水养殖的自然条件,而且山泉的矿物质、维生素、藻类等含量丰富,非常适合鲟龙鱼的养殖,能促进鱼的快速生长,肉质细嫩,入口鲜甜。

  基地还充分利用村里的地理条件,将一块块梯田改造成八角形的鲟池。山泉水利用地势落差,从鲟池边缘流入,再从中央的出水口流入下水道,让塘内水体保持缓慢流动有充足的溶氧,实现自动排灌,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这是幼鲟池,这是成鲟池。幼鲟池每池放养6500尾,成鲟池每池1500尾。幼鲟长到一定程度后,转入成鲟池进行上市前强化培育。”安德文说到,鲟龙鱼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全身除体表骨板外其它部分都可食用,被列为高级滋补品。鲟鱼皮还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人工养殖到每尾2公斤左右时,就可上市。

  “养殖池中现有10万多斤鲟龙鱼,稍大的鲟龙鱼有20余斤。这里环境好,水质好,无污染生态养殖,养殖出的鱼质很好,被誉为喝‘矿泉水’长大的鱼,市场前景广阔,主要销售往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安德文说。

  穷山沟里也能挖到“大金矿”。安德文的成功在这偏远的小山村里引起了轰动,不少村民闻讯纷纷找上门来。对于上门取经的乡亲,安德文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摸索出来的养殖经验。对村里的贫困户,安德文更是竭尽全力去帮助。

  “基地聘用的都是当地贫困户。他们不仅每天有100多元收入,还可以全面学到鲟龙鱼的养殖技术。掌握技术之后,如果愿意自己创业,我会帮他选好场所,让他赊欠种苗,并签订回收合同。”安德文力争把贫困户养殖风险降为“零”,让他们能轻装上阵。目前,已有3位贫困户从基地成功“毕业”,建起了自己的养殖池。

  “明年我将扩大鲟鱼养殖规模,修建荷花池,完善养殖场的绿化,打造庄院式养殖,预计明年产量达到30万斤,鱼苗50万尾。”安德文对做大鲟龙鱼养殖产业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