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他们在剑河找到“地球的年轮”

  赵元龙正在观察化石标本。

  全球层型乌溜-曾家崖剖面界线层型(52.8m处为国际层型点位)。  (赵元龙供图)

  赵元龙抽屉里的化石标本。

  都市新闻记者赵毫  摄影报道

  11月29日,本报报道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类6.1亿年前的胚胎化石,这一被科学界普遍认为揭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谜团的重大成果后,引起了人们对贵州古生物王国神秘世界的广泛关注。记者发现,原来贵州的另一项科学发现,也曾深深影响科学界,即在剑河发现了一个被称为“金钉子”的地球年龄标志,从而让中国一举成为全球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而此次发现,被称为地质学界的“奥林匹克金牌”。

  地球的年轮

  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长Stanley Finney亲笔签字,批准了以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将贵州剑河的苗岭统及乌溜阶,作为国际寒武系第三统及第五阶的报告。这些陌生的专业名称所说的,用一句话转述,就是中国第11颗“金钉子”落户贵州剑河。

  何为“金钉子”?赵元龙教授向记者解释,地质学上的“金钉子”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是确定和识别全球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界限的唯一标志,是“地球的年轮”,是地球不同年代变化,在地质地层留下的痕迹,就像树的年轮,可以由此判断一棵树的年龄。

  “在整个地层中,这样的‘金钉子’可不多,全球定位一共也才110颗左右,目前确定了68颗。”赵教授说,正因为“金钉子”稀有,因此发现其存在,就成了全世界、自然也包括中国地质科学家的梦想。而为找到一颗“金钉子”,赵元龙及团队前后共花了35年。

  35年找颗“钉子”

  赵元龙介绍,他和其团队1984年开始在凯里组乌溜-曾家崖剖面展开寻找“金钉子”,之后又用5年时间,在剖面的中、下部逐层寻找有连续演化的化石,并终于在距凯里组底部52.8米处的中部三叶虫带,发现了一种叫做印度掘头虫的三叶虫。此后,他们又通过12年的研究对比,最终于2015年确定:印度掘头虫为寒武系第三统首现标准化石。

  赵元龙说,与中国其他“金钉子”不同,剑河“金钉子”不仅含有丰富的、以掘头虫类为主的三叶虫动物群,还在紧接“金钉子”点位之上的凯里组下部的地层中,发现了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类型的全球多五镏统凯里生物群。这个特殊保存的生物群,包含10个化石门类,120余个化石属。而这颗“金钉子”的意义,就反映了5.09亿年前后地球生物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在研究苗岭统及乌溜阶的同时,赵元龙及团队又开始研究寒武系第四阶潜在的国际层型剖面,即可能的下一个“金钉子”。据介绍,他和中科院南京地质研究所老搭档彭善池、尹磊明研究员,已经在现在的“金钉子”西边两公里的交榜村,找到了潜在的层型剖面和第四阶首现三叶虫。

  “我打算,再用三五年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国际对比,争取把这一颗第四阶‘金钉子’落户在交榜。”赵元龙说。

  延伸阅读

  是实验室,更是家

  无疑,发现“金钉子”是一代代地质生物学家的梦寐以求的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此幸运。期间,既需要一生孜孜以求的探索,更需要一些运气成分。

  在这一领域,赵元龙教授究竟付出了多少呢? 尽管记者不懂得古生物学的知识,但只要走进他的办公室,就能多多少少感受到。

  推门进去,迎面而来的是一摞搬运古生物化石的塑料托盘,四壁紧密排放的七八个柜子,存放的要么是一块块水杯盖大小、完全编了号的古生物化石,要么则是,密密麻麻的、全是英文缩写的古生物文献和资料。

  大多数时间内这位82岁高龄的老教授,就是和这些化石和文献形影不离,甚至耳鬓厮磨。对赵老来说,这里不仅是实验室,更是家。在这里,他特意置了一张床,并备齐了简单的锅碗和筷子等餐具。

  早些年,赵元龙教授为了赶校车,常常早上6点就得起床。上了80岁后,便专门请了一位私人司机,每天接送自己上下班,这样“早上可以多睡1小时”。

  每天早上,赵元龙教授都会从家里准备好饭菜,中午热来吃,“要不,就自己下面条”。而如果晚上不回家,就请学生帮忙到馆子里点餐来吃,然后加班做科研。

  新闻人物

  赵元龙,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贵州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3次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先后出版《黔东南早中寒武纪凯里组三叶虫动物群》、《贵州——古生物王国》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100多篇。

  背景资料

  剑河“金钉子”

  剑河“金钉子”所在的位置是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凯里组剖面,该剖面位于贵州省剑河县八郎村之北0.5公里,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即由泥、页岩组成,岩石出露完好,岩石没有变质或变形,产状稳定,界线层段清晰,厚214.2米,属于正常沉积。这个剖面所含化石丰富,分带性明显,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和微体化石疑源类。剖面由下而上分为3个三叶虫带,多达50多个属,疑源类分为2个组合,多达20多个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