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一个不能少”的自信表达

  周重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伟大的党向全国各族人民的承诺和使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时代担当,彰显着“一个不能少”的自信表达。

  在脱贫攻坚前沿阵地,答案只有一个字:“干”。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精神,把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十届八次全会的工作要求落地落实,汇聚起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一鼓作气坚决完成脱贫攻坚这个最核心最急迫的硬任务。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90年到2013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18.5亿人次下降到7.67亿人次,贫困发生率从35%下降到11%,减贫任务依然艰巨。而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减少贫困人口超过7亿。以现行标准衡量,2013年到2018年,农村累计减贫8239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可以自信地说:“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规模和速度,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这样的攻坚探索和脱贫成就,毫无疑问是靠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带领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党和国家的一个施政目标,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的优势。

  “一个不能少”的自信表达,源于一路披荆斩棘的宝贵经验。这经验主要有四:一是精准扶贫。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我国之前粗放式扶贫实践的理论反思,同时又包含重大的理论创新。二是顶层设计。扶贫攻坚重在组织领导,确保扶贫项目、进度、资金、人力调配形成合力。三是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专门论述扶贫问题,对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先后主持数次跨省区的扶贫攻坚座谈会,针对致贫原因,找问题、出路子。四是激发活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群众动起来、干起来。

  落笔黔东南脱贫攻坚战场这一区域维度,目标和任务就是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性胜利,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体来说,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以赴抓好摘帽退出,在按时打赢和高质量上下功夫,确保成果经得起检验,着力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黔东南大地充分展现。

  翻开黔东南的脱贫答卷,“一个不能少”的自信表达尽在其中。2018年底,全州贫困人口从2016年初的84.32万人减少到2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21.69%下降到7%。2019年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丹寨、麻江、施秉、镇远、三穗、雷山6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黄平、岑巩、天柱、锦屏、黎平、台江、剑河7个县已具备脱贫摘帽条件。到2019年底,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7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2%左右。

  唯有实干和奋斗,方能不负新时代。在决战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冲刺期,我们绝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更需创新超常规战法,采取超常规措施,拿出坚持到底的劲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向深度贫困持续发起冲锋,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一仗接着一仗打,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