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立法惩治不文明行为是治理创新

  徐建辉

  霸座、禁烟场所吞云吐雾、遛狗不拴绳等不文明行为,大家普遍比较反感,但很多时候又拿这些人没办法,很大原因就是你可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撑腰。2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该条例草案对一系列不文明行为,设立了相应的处罚措施。(11月26日央视网)

  人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不文明行为很常见,很惹人烦,有的甚至还会引起公愤。但由于这些不文明行为没有纳入违法范畴,所以人们常常只能干生气而没办法。

  现在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就开始着手对不文明行为采取法治行动了。在北京市人大正在进行审议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中,将过去人们深恶痛绝却又感到无奈的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共享单车乱停放等六个领域的24项不文明行为列入处罚范围。

  从北京市的立法实践来看,通过正当的立法程序,奠定了不文明行为“入法”的程序正义。而前期调查来看,这一动议也取得了公众的普遍支持,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据介绍,当时网上共有2200万人次点击,完成问卷141余万人次,其中99%以上的受访者支持立法。线下入户采集居民意见6400份,将市民最反对的20多项行为直接入法。

  这意味着,今后这些不文明恶习将不再无法无天,人们对它们也不再是只能徒叹奈何。其实,向不文明现象亮出法治之剑,北京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2012年,深圳市便开全国先河,对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立法。此后,杭州等城市纷纷跟进,如今全国已有多座城市颁布类似法规,整治不文明行为。

  虽然法治处罚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不可否认将那些恶劣的不文明行为“入法”,确实是个有益的做法,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治理创新。各地都可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加以借鉴学习。当然应当看到的是罚款也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不能搞简单粗暴的以罚代管。关键还是要在严管严罚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引导,凝聚更多共识,动员全社会一齐向这些形形色色的不文明陋习“宣战”,共同加以抵制。向不文明现象说不,每个人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