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昔日荒坡坡 今朝银窝窝

—— 丹寨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助农增收

  通讯员 杨昌盛

  初冬的丹寨,细雨蒙蒙,寒意丝丝。

  在丹寨县排调镇排晒村的山林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砍除灌木、挖土拉沟、培土种植,一项项作业正有序推进,偶尔起伏的山歌给这片坡高路陡的山林增添阵阵欢笑。像排晒村这样的林下中药材基地,今年9月份以来,排调镇完成9个村12个集中种植点,共700多亩天冬、黄精、百部等中药材。

  “抢抓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机遇,以林下种植和养殖为突破口,聚焦中药材、山鸡土鸡、蜜蜂、食药用菌等主导产业,着力以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用心用力抓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看着刚刚种下的苗木,排调镇党委书记周兴标信心满满地说。

  靠山吃山,向山要“钱”,是丹寨必然的选择。在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中,丹寨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州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及全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

  “这荒山野岭的,谁会想到也能变成银窝窝,我们下步还要扩展到600亩。”看着绿意盎然的200亩天冬,龙泉镇高要村党支部书记刘绍文乐呵呵地说。

  一边是村比村、乡镇比乡镇抓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大比拼,另一边是及时对全县114个村353名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文书开展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参观学习,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和提升业务能力。同时,整合企业和职能部门的人员力量,组成技术服务团队,负责到产业基地蹲点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产业标准化种植。

  既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丹寨县探索创新“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三带”模式,依托昌昊金煌、茅台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资源,以保底收购等方式,解决“产不好”“卖不出”的问题,带动发展壮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不仅要结合实际谋划好产业路子,更是要真抓实干,做出成效。丹寨以“强部署定责任、强规划定目标、强推进定机制、强服务定保障、强联结定分成”的“五强五定”组合拳,推动林下经济提档加速。从县委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到村支“两委”负责人,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时间表,实行大问题3天内解决、小问题24小时解决的工作机制,确保各个环节工作落实到位。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丹寨紧扣“乡有百亩、镇有千亩、县有万亩”的目标要求,坚持尽锐出战,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亲自谋划、亲自安排、亲自调度、亲自督促,自9月以来,分别召开常委会、领导小组会、专题会等各类会议20次,到基地现场蹲点督导15次。

  截至目前,丹寨共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全县已完成新增林下中药材种植4068亩,正有序推进7350亩天冬、黄精、钩藤等中药材种植;林下养鸡存栏9.8万羽,林下养蜂新增2219箱;全县建成林下产业示范点17个,形成了林药、林蜂、林禽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昔日的荒坡坡变成了助民增收的银窝窝。

  “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全力做好‘土里长、林下跑、天上飞’三篇文章,抓好示范带动,强化重点突出,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为金山银山。”州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袁尚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