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锦屏县流洞村:“小而美”的乡村蜕变

  通讯员 杨 波

  流洞,侗语称“liouc”,有热情留客之意,为古婆洞十寨之一。全村辖3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42户956人,贫困发生率45.71%,在锦屏县启蒙镇属中小型村寨。该村因山大坡陡、山多田少、交通不便、产业落后、投资环境差等不利因素,被列为贵州省扶贫开发重点深度贫困村。

  “公路灰扑面,溪沟、巷道、屋边‘脏乱差’,苍蝇蚊子满天飞,环境堪忧,村容村貌更是不值一提。”这是多年来流洞村面貌的真实写照。

  如今,环境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奏好环境整治曲”,以“拆旧烂、清卫生、堆柴草、编围栏、种花草”为整治内容,驻村干部率先垂范,发动群众参与,有力推动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现在,庭院大花园,沿线大果园,公共场所大乐园,垃圾定时清运,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花草。”村支书龙见桃开心地说。

  流洞村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县“中药材、油茶、果蔬菜、畜禽、水产”五大产业发展布局及“夜郎遗珠·有机锦屏”目标定位,通过不断谋划产业布局,做精做特“山油茶、稻田养鱼、吊瓜、青饲料种植”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脱贫路径”。

  该村吴礼柱一家,2018年种植吊瓜4亩,因在库区岸边,水汽充沛,瓜势喜人,产量1000余斤,创收1.5万余元。他乐呵呵地说:“吊瓜一下子从小瓜籽,变成了金豆豆,再配合其他产业同步发展,2019年摘帽绝对没问题。”

  据统计,该村油茶411亩、稻田养鱼100亩、吊瓜41亩、青饲料种植40亩,形成了齐头并进的产业结构体系,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奠定了经济基础。

  “村民富了,环境好了,政策宣传也要跟着加强啦。”第一书记龙鹏宇介绍,“我们要进村入户,讲政策、谈感恩,用情用心为村民做实事。”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说的就是流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林安树,以前好吃懒做,烂醉如泥,房不修,活不干,事不做。龙鹏宇亲自上门对他进行细心的宣传引导,在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的共同帮助下,林安树开始发展吊瓜、稻鱼、油茶等种养项目。现在房子翻了新,厕所卫生、屋边整洁,用他的话讲“这日子是从糠箩跳到了米堆”。

  情到深处,贫困群众有了自我发展门路,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儿和决心更足了,为流洞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和彻底的脱贫奠定了基础。

  现在,拍点照片、视频发到微信里,比比谁家做得好,不知不觉间,美丽乡村正在发生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