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榕江县滚仲村:扶贫车间唤回远方的爸妈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凌忠云


  秋收后的田野,略显凄凉,但在榕江县平江镇滚仲村的扶贫车间内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咔嚓咔嚓……”11月13日,扶贫车间里电动缝纫机运转的声音萦绕在耳畔,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赶制一批服装订单。


2.jpg

滚仲村扶贫车间一角


  车间里,有一位特殊的工人,他不仅是全场唯一的男性工人,还扮演着技术指导员的角色。今年35岁的吴廷圣是土生土长的榕江人,但在服装业却已经有了16年的工龄。2003年到现在,吴廷圣一直从事着与服装行业有关的工作,直到小孩渐渐长大,去年选择回到家乡榕江,为的就是更好的履行一个父亲的责任,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4.jpg

吴廷圣不仅是全场唯一的男性工人,还扮演着技术指导员的角色。


  通过应聘,吴廷圣于今年10月份来到了滚仲村的扶贫车间,成为了一名技术指导员。每生产一批新的产品,吴廷圣都要先示范一遍,工人们按照要求和做法进行复制生产。“别看这只是一件小小的衣服,却要经过将近50道工序才能完工。”在剪线区,吴廷圣一边剪掉衣服上多余的线头一边说到。


5.jpg

吴廷圣于今年10月份来到了滚仲村的扶贫车间


  在缝纫区,29岁的龙安贞正在缝制衣服。两个小孩正在上学,老公在外省务工,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孩子,龙安贞选择回乡,家里的收入更显得微薄。扶贫车间开到了家门口,龙安贞通过培训后进入了扶贫车间工作,以前的她想都不敢想有一天工厂会开到家门口。6月28日,是扶贫车间开业的日子,也是龙安贞进入扶贫车间的第一天。车间采取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龙安贞干得很有劲。每月两千来块的收入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小孩,龙安贞说“不想再走出去打工”。


1.jpg

有了扶贫车间,龙安贞说“不想再走出去打工”。


  家门口有了扶贫车间,对于滚仲村8组的杨永香来说,以往的闲冬变得忙碌起来。每天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她就赶到扶贫车间里干活。从老式脚踩缝纫机到新式电动缝纫机,从“重新来”到“一遍过”,小小扶贫车间为像杨永香一样妇女传授产业技能。


6.jpg

杨永香在扶贫车间里干活


  每年春节过后,农村一大群青壮年便要收拾行囊远赴外地务工,赚钱养家。此时,村口死死拽着母亲衣角不愿撒手的孩童,看着父母离去身影独自落泪的少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如今,家门口建起的扶贫车间,不仅唤回了像龙安贞一样曾经在远方的妈妈,也让农村妇女能赚钱补贴家用。同时也唤回了像吴廷圣这些在远方的爸爸。


  在榕江乃至全省,还有许多和吴廷圣、龙安贞一样外出打工的“爸妈”陆续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就业,过起按时上下班、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生活。


  扶贫车间在村头,致富脱贫有盼头。一个个小小的扶贫车间,把信心和干劲传递给贫困户,让贫困户在脱贫路上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目前,滚仲村扶贫车间带动30人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2014年以来,滚仲村大力推进辣椒、油茶、吴茱萸、油菜等特色种植产业,不但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还实现带贫益贫,产业扶贫遍地开花。今年,滚仲村实现90户38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6%。(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