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脱贫致富│王忠国的“鸽舞人生”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凌忠云 通讯员 张强


  在黔东南州台江县方召镇方召村,记者看到一排排蓝顶的鸽舍格外显眼,里面不时会传出鸽子“咕咕”的叫声。今年45岁的王忠国是威龙鸽子养殖基地的负责人。自返乡创业以来,他通过自主探索,将“小信鸽”做成了致富产业,甩掉了“贫困帽”,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014.jpg

王忠国一直坚持“生态绿色”的科学理念喂养信鸽


  2010年,王忠国、赵仰更夫妻俩在沿海地区从事养鸽业,俩人一月工资仅有七千余元,除去生活开支和三个子女的求学费用,月底所剩无几。2014年,村里给评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在逆境之中如果能抓住机会往往会成长得很快。从学徒工到技术能人,在外务工的这些年,王忠国不仅学会了过硬的养鸽技术,而且也看到了鸽子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在手,返乡创业的念头便油然而生。当他把心里埋藏已久的想法对妻子说时,夫妻俩一拍即合。2016年,王忠国带着养鸽技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选地、建场、对接项目……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王忠国在帮扶干部的扶贫政策宣传下,通过扶贫创业专项资金贷款15万元以及自己省吃俭用的5万元,用以引进抗病力强、产蛋率高、出雏率好的肉鸽品种,从此便开启了他的“养鸽生涯”。4年来,王忠国始终坚持“生态绿色”的科学理念,给鸽子喂生态粮,建生态园。


  “鸽子粪便的处理已与我们的乡亲签订了合同,用于农作物肥料;鸽场粪便清理完毕后立即装袋运走,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王忠国如是说。


  拥有先进的养鸽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让王忠国的养鸽事业快速发展。目前,王忠国建成了600平方米标准鸽房,存栏种鸽4000只,月产鸽蛋2000千枚,一个月平均销售1000余只,每月纯收入可达2万元,2018年王忠国一家彻底摘掉了贫困帽。


  从月收入7千元左右到月收入2万余元,如今的成绩验证了他当初的决定。“现在场子小,我和我爱人就可以打理,偶尔雇一两个贫困户来帮忙,但帮扶成效不大;这个鸽子产业在台江及周边市场前景非常乐观,镇里也来人跟我讨论了多次,我也非常希望能把鸽场规模扩大,让更多的村民、贫困户与我一起干。”谈起未来的规划,王忠国信心满满。


010.jpg

2018年王忠国彻底摘掉了贫困帽,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鸽舞人生”

012.jpg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台江县抢抓机遇,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基层涌现出一批有抱负、能带动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的能人,为台江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一股不可或缺的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方召镇党委、政府将会支持和帮助王忠国在未来几年打造出10万余只肉鸽养殖基地,并以肉鸽养殖作为核心,拓展项目,打造集特色农业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把更多的贫困户纳入进来,带就业、学技术,在带动当地居民致富脱贫的同时,力争把该基地打造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从门外汉到行家能手,从返乡创业者到致富带头人,王忠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