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东南 > 正文

挪穷窝换穷业 搬出一片新天地

  “从边远贫困的农村,跨区域搬迁到凯里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白午清泉社区54岁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杨正瑞笑着说。

  杨正瑞的老家在锦屏县大同乡八河村一组,距离锦屏县城15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山村。杨正瑞全家7口人,仅有一个人分到田土,生活十分艰难。他住的房子是木瓦房,屋顶的瓦盖得稀,遇到下雨时,“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杨正瑞常年在外打工。2005年在惠水县水电站建设施工时不慎跌倒,腰部受伤,被医院诊断为粉碎性骨折,留下了后遗症,成为2级伤残,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干不得重活。更加不幸的是,2015年,杨正瑞左脚脚掌被一颗铁钉钉倒,后来发炎,每隔两年都要到医院去住院治疗一次。

  杨正瑞得病后,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了贫困户。大儿子开始外出打工,但总是漂泊不定,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小儿子身体不好,31岁了,去年去四川绵阳打工。杨正瑞的爱人和儿媳妇,则在家里耕种2亩多田土,照看孙子,料理家务。

  去年春季,易地扶贫搬迁扭转了杨正瑞一家的命运。

  听到要搬到凯里,杨正瑞家第一个报了名。按照政策规定,他们一家7口人在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的白午安置区分到了132平方米的安置房。房子门窗、地板、灯具、水电线路等设施,都是政府事先出钱安装好。今年1月,杨正瑞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迁入了新居,添置了新家具,电视机、洗衣机、消毒柜、冰箱、抽油烟机、烤火桌、热水器等家具家电一样不少。

  今年4月,杨正瑞出门看到小区一张宣传广告,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前去报名,被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康达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招聘为园林工人,每周工作5天,每天上街为绿化带松土除草,每月工资1750元。今年9月,杨正瑞的大媳妇,也被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瑞讯科技有限公司招收为工人,生产加工手机、雷管等配件,每月收入将近3000元。大儿子在锦屏县给一老板开挖机,修路、开田、整土等样样都干,每月收入4000余元。

  现在,杨正瑞一家人都转变了身份,由农民变成了市民和工人。杨正瑞的妻子在家料理家务,每天接送孙子。大孙子在距家不到1公里的白午小学读2年级,小孙子在距家不到1华里的白午幼儿园就读,均免除了杂费和书本费,且得到了营餐养补助。

  “现在政策好啊,自己分文不出就得了一套新房,而且全家人都有事做,还有钱挣,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说到搬迁后的变化,杨正瑞笑得合不拢嘴。

  杨正瑞一家生活的变迁,是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营造良好环境,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一个缩影。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帮助搬迁群众从农民转变为市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从优化生活购物、就业就学、办事出行等环境入手,在白午安置区及其附近改扩建了翁义小学、白午小学、白午中学,新建了白午幼儿园、移民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翁义农贸市场,成立了白午社区服务中心、清泉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扶贫超市,建成了山体公园和民俗欢乐谷,凯里418医院翁义病区医院投入使用,开通了17路、301路等公交车,各种服务配套及时到位。

  同时,增设园林、环卫、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发布张贴企业用工广告,每月组织企业召开招聘会,牵手对口帮扶的杭州钱塘新区共同开展企业用工招聘,帮助有需求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都能就业增收。

  “搬出大山求发展,城市安居天地宽。”截至今年10月底,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在白午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4447套,接纳全州范围内的1566户贫困户共7816人搬迁入住。通过政府公益性岗位安置和就地就近进企业、外出务工等渠道,共有2273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了就业,每户就业人数平均达到1.45人。

  “我前段时间花三四万元买了一辆小车和摩托车,媳妇和我每天都分别开车去上班。等再过几年,我还打算买一辆轿车,全家人得空时到处走走,常回老家看看。”杨正瑞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