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三变”激发产业促增收

  “一定要将跟随了几代娘娘山人的贫穷‘影子’赶走,‘人人能脱贫,家家能致富’是我们的坚持。”这句话,盘州市普古乡银湖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陶永攀一直记在心里,他也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娘娘山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被贴上了边远、贫穷的标签。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娘娘山人,改变家乡的“穷面貌”成为陶永攀奋斗的目标。

  借2012年春节期间外出经商回乡的契机,陶永攀主动联络7名村里的致富能人组织了一次聚会。当天,带动乡亲们发展的事得到大家一致认同,后来便筹集了2000万元注册成立了银湖合作社。

  以前,无论是个人单打独斗,还是几个人“搭伙”,产业都难以做大,群众受益也不多。合作社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动员群众参与,但大家“穷怕了、穷惯了”,怕失败、怕没有保障……

  为打消大家的顾虑,陶永攀带领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组织群众开了22次动员会,讲政策、讲实惠。同时,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发动村干部、党员带头入股,并承诺:以土地入股的群众,优先考虑到合作社务工;农户入股多少,合作社就无息借资多少作为股金。最终,动员465户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成为首批“农民变股东”的农户,790名村民成为工人。

  陶永攀深知,一个合作社组织,光靠几个人的号召,作用还是有限。只有充分发挥各村党组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才能提高群众的信任度和积极性。于是,陶永攀向组织申请成立党支部,与周边8个村组建了六盘水首个联村党委。

  有了党组织的带领,有了各个党支部的动员组织,8个村的3105户8875人加入了合作社,实现了入股全覆盖。

  陶永攀还根据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帮助8个村组建了分社,总社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撑,对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分社负责具体产业项目的实施,种植了猕猴桃、红豆杉、刺梨等产业2.18万亩,建设银湖农业科技示范园200亩及3.2万平方米的生产大棚,初步实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借助成功经验,按“能变则变、应变尽变”原则,陶永攀带领大家将8个村的10.68万亩生态林、湿地、河沟、耕地等自然资源进行量化,变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资产股权,建成天山飞瀑、温泉小镇、索道站、天生桥等13个景区景点,实现年旅游收入1.23亿元。通过“三变”,8个村每年可分红49.7万元,农户人均增收6000元,群众吃上“旅游饭”,发了“旅游财”。

  合作社组建之初,陶永攀就提出“人人有钱挣,家家能致富”的理念。“这些年来,不管做什么项目,都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参与,让利益最大化惠及群众。”陶永攀说,在实施温泉度假村等项目时,采取群众认缴股金的方式,认缴的股金由合作社贷款筹集并负责偿还的模式,带动了625户农户入股。

  随着合作社的壮大,群众的发展意识不断增强,返乡的劳动力越来越多,陶永攀和联村党委一班人便根据不同村民的实际,为大家“量身定制”了酒店服务员、基地管理员、观光车驾驶员、园区保洁员、保安等就业岗位,带动99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并扶持130余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超市等。合作社还出资对农户房屋进行装修,之后交由农户自主经营,采取合作社30%、农户70%的比例进行分红,带动67户村民办起农家旅馆,户均年增收5万元。

  “我们帮助8个村拓宽通村通组道路,修建文化广场、公园回廊,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同时,为625户农户担保申请贷款5000万元,用于民居改造、入股温泉养生项目,让村民成为市场盈利前景极佳的大健康养生项目股东,实现项目开发共享。”陶永攀说。

  6年来,陶永攀带领银湖合作社党支部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脱贫、“三变”助力脱贫、产业支撑脱贫的发展路子,娘娘山1117户3962人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00元。

  如今的娘娘山,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