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水城县比德镇:发展特色产业 开出脱贫“良方”

  “小雪”刚过,气温似乎一夜之间骤降下来,但水城县比德镇布拱村委却流淌着一派春上枝头般的暖意,时有“争论”声不时从村委办公室里传出——


  “我们村地势高、中、低阶梯状明显,今年中低地段的玛瑙红樱桃已见成效,试种在高地段的也有收成,明年可全面铺开种植。”


  “307省道贯穿我们村9个组,村子距杭瑞高速三岔河收费站仅有11公里,毗邻毕节市纳雍县只有3公里,交通优势明显,结合每年的樱桃节,农旅结合这篇文章得仔细推敲推敲。”


  “走,到村里再去转转。”


  大声“争论”的是布拱村决胜队长陈龙芬、决胜副队长周茂春和村支书杨虎。


  …………


  自从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作为深度贫困村的布拱村怎么撕掉贫困标签,是布拱村班子一直求索的问题。


  在深刻细致地分析村情后,布拱村把“火力”放在稳定就业和发展产业上,着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对搬到水城经济开发区易扶搬迁点的村民,与经济开发区内企业联系,让村民就近在家门口务工,仅搬迁百姓就占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8%;其余除了外出打工的村民外,留在家里愿意发展养殖的,村里帮忙扶持,剩余的全部发展种植业。在村里的组织下,几年时间,布拱村旧貌新旧颜,养猪、养羊、刺梨、樱桃等产业五彩缤纷,特色产业成为布拱村民的“脱贫良方”。


  乍暖还寒的初冬来到布拱村,跟着陈龙芬、周茂春和陈虎,记者在村里走上一圈。到了周家寨组,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偌大的樱桃基地,基地前方的道路上车来车往,有的村民临街开起了小卖部。虽是冬日,却全然不见萧瑟,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生机与火热。


  走进樱桃基地,只见村民张广华正在基地里给樱桃剪枝拉枝。村里没有发展产业前,张广华家靠种包谷等传统作物为生,即便张广华是村里的种植能手,但一年劳心劳力下来,除了够糊口,他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发展樱桃产业后,村里组织一批人员到大连进行培训,回来后张广华自然成为了基地的技术人员。除了给基地管护,张广华还把家里的4亩地全部种上樱桃,今年初挂果便有了收成,这让张广华非常高兴。


  “这个产业选得好,今年初挂果,我家仅供游人采摘和零售就收入3000多元。今年,得好好科学地管护好樱桃树,我家明年樱桃收入预计有8000多块钱。”张广华说。


  在周家寨组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周光考家,周光考家一大家子人正围着火炉其乐融融地嗑瓜子吃水果。今年是周光考最高兴的有两件事:一是除了最小的孩子还在读书外,其余三个孩子相继大学毕业后都找到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二就是家里的100多棵樱桃初挂果就有了收入,三是老伴李关知在村里当保洁员,一年有12000元钱,“三喜”临门,周光考家一下摘掉贫困帽。


  面对记者,一会说到孩子,一会说到产业,一会又不知该说什么,周光考只是不停地搓着手直乐。“这几年,布拱村一年一个样,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等路修通后,我还要把临路的房子改成门面做点小生意,小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周光考说。


  中午时分,顺着樱桃采摘大道,记者一行再趋车往河边组走去。路两旁,成块的地里栽满樱桃树。白色墙面红色屋顶的房屋前后干干净净,有的墙面还画着鲜艳的宣传画。家家户户房屋旁边的小菜园里,都栽种有翠绿诱人的青菜、蒜苗、豌豆尖等作物。


  行至河边组,突闻水声潺潺,三岔河水正欢快地流淌着,“河边组”大概缘由于此吧。就在记者一行领略着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时,前方传来一阵阵快乐的笑声。


  “这是两头生猪的钱,你再数数。”


  “8000多块,对头,对头。”


  原来是河边组布依族贫困户刘绍明家卖了两头生猪,拿着厚厚一叠钱,刘绍明正开心地数着。看着贫困户刘绍明卖生猪有了收入,村民们正替刘绍明高兴呢。


  “回头把贷款还了,再买几个小猪苗来喂养。还要给双水读书的娃寄点生活费,娃娃成绩好,还要存钱给他读大学。”“村干部们这这么辛苦,就是为了我们把日子过好,以后我还要更仔细地打扫好卫生……”夫妻俩笑眯眯地商量着往家走。


  工作被百姓理解,工作就好开展,这是让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最高兴的事,接下来将怎么“变”,村支书陈虎告诉记者:“产业发展了,全村已无吃穿方面的短板;基础设施也上来了,村子全部实现组组通;我们村修建了450口小水窑,还建设了塘草坝山塘、建成减压池4个,全村饮水安全有了保障,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产业规模,持续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抓好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抓好满意度认可度提升‘三提升’上持续发力。”


  慕色将近,趋车回程中,再回头打量着这个村寨发生的点点滴滴变化,再回味着村寨里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着的一个个脱贫瞬间,布拱村将正以最新的面貌讲述着它的“深度变化”。


  记者手记:


  “变”的是干部的作风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布拱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驻村干部、轮战队员、村支两委干部真正沉下身、沉下心开展工作,为百姓抓产业谋发展,真正化解基层矛盾,帮助百姓解决揪心事烦心事。


  干部能够沉下身、沉下心,与群众打成一片,恪尽职守,尽责覆职,既拆掉了“心墙”,又搭建了“心桥”。“心桥”搭建起来了,现在的布拱村,群众主动积极“找上门”来,问政策、问项目、提建议、说想法,就算没有事情,也可以说说笑笑地在村委摆些龙门阵。


  一呼则百应,事事理顺了,工作自然变得好开展了,干群齐心协力谋发展,整个村寨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民心齐了,村民爱美了,外来客多了,勤劳致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