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六盘水市民政:情系民生知冷暖 心怀苍生促和谐

  核心提示


  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秉承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困”的使命,着力兜底线、强基础、增活力,全力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础社会服务方面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锐意进取,树新风、开新局、谱新篇,逐步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创了新时代六盘水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民政力量。


  翻开“十三五”六盘水市民政工作,一件件大事喜事令人振奋: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养老服务和福利业务健康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和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


  一张张沉甸甸的为民办实事清单;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民生画面;一串串铿锵有力的数据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全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律动脉搏……


  民政人始终将民生记在心间,放在首位,用自己的坚守和创新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描绘了一幅民生持续改善的动人景象。


  ■亮点一:


  撑好社会救助“保护伞”


  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如今,这张密实的民生“安全网”日趋完善,取得了丰硕成果。


  五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先后出台了《六盘水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六盘水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六盘水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市民政局关于全市全面建立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的指导意见》、《六盘水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工作方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发挥各项救助制度在救急难方面的整体合力,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设立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打通社会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全市上下倾心竭力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发展,用真抓实干织起了一张覆盖广、民心暖的社会保障大网。


  为准确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杜绝“骗保”、“关系保”、“错保”、“漏保”“人情保”等问题,市民政局完善了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低保投诉举报核查制度,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市、县两级还分别成立了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开通了公积金、人社、车辆、户籍、住房、工商6条比对专线,对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科学、合理核对,为精准施保、精准救助提供了重要依据。


  过去的五年,我市认真贯彻社会救助制度作为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本制度,认真履行社会救助制度在脱贫攻坚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作为脱贫攻坚摘帽的重要任务,通过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兜底脱贫,确保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不掉队。


  ■亮点二:


  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完善


  特困群体基本生活有保障


  民政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六盘水市不断拓展社会福利覆盖面,受惠范围逐渐由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弃婴等特殊群体向全社会拓展,社会福利事业正在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


  我市共有留守儿童18269人、困境儿童2605人,为了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拥有美好未来,2016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制度完善、体系建设、关爱服务、救助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事实上无人监护、失学辍学、无户籍等现实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截至目前,留守儿童人数较2016年减少10000余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中,有13500名儿童符合低保、医疗等救助条件,已全部纳入救助,不存在无人监护孩子的情况。全市建成儿童福利院5家,市本级、各县(市、特区、区)各一家,共有集中供养孤儿92人,散居孤儿787人。自2018年1月1日起,全市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300元,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800元,至2019年,供养标准分别再次提高到1500元和1000元。全市孤儿数量自2016至今基本维持在900人以下,正逐年减少。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全市高龄老年人的关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2014年以来,全市民政部门每年约向4万名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约4000万元。


  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市民政局开展了“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为务工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温暖;2017年至2019年“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共救助临时困难和流浪乞讨人员986人次,有力地践行了“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


  ■亮点三:


  构建多元养老服务新格局  多元参与助养老服务转型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推进民生工作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六盘水市民政局积极创新“院民自治,民主管理”,努力做到院务管理制度化、经费保障财政化、集中供养协议化、文化生活多样化、服务工作人性化。


  “这个地方好啊,活动中心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以后不再是一个人了,每天有好多人陪我,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正在钟山区建设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娱乐的空巢老人赵文刚高兴地说。自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业后,赵文刚老人便成了活动中心里的“常客”。


  优雅洁净的居住环境、完善细心的陪护管理……这一切让这里的老人有了家的感觉。


  老有所养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之一。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5.31%,老龄化程度呈不断加深态势。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已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共有能提供全日制托养服务的养老机构103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4家,农村幸福院362家,省级医养结合试点2家;共有各类养老床位1674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7.24张,已超额完成省养老服务十三五规划目标。2018年,经国家民政部、财政部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我市为全国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全省除省会城市外,我市是首家获此殊荣的市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助推养老服务业发展,我市着力引导多元参与,丰富养老供给体系。形成了民办公助、公建民营、民办民营等多家为老服务机构。


  ■亮点四:


  基层社会治理焕发活力 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基层社区建设。五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围绕“平安凉都”建设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社区治理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为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增添了新活力。


  社会治理可圈可点。组织开展第十届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全市872个村委会和231个居委会选出村(居)委会成员5568名;全市726个村、381个居委会全部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初步建立了村(居)务监督工作机制;全市建立了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工作制度。


  加强基层政权阵地建设。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施村级政务公开,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智慧社区建设。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钟山区共87个乡(镇、街道办),1107个村(居)全部设置实体政务大厅,并接入了贵州政务服务网站点,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覆盖率均达到了100%,进驻事项25000余项,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基本公共服务获得率稳步提升。


  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的实施意见》,盘州市自2015年以来,实行政府向村(居)民委员会购买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每年整合财政资金2.6亿元,通过有偿委托将28项公共服务事项交由村(居)民委员会承担,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推进社区协商。在2016年试点、2017年扩大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所有村(居)实现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全覆盖,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推进易扶社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两个社区”32字标准创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的和谐社区、创建“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连”的活力社区。


  ■亮点五: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民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五年来,全市民政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民政公共服务效能得到全面提高。


  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是民政部门加强管理、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五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民政事业,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民政事业发展基础。


  殡葬改革实现新跨越。近年来,我市殡葬改革工作按照“三位一体”的工作要求和整体部署,积极推进各项殡葬指标完成。自2012年以来,火化率逐年提升,从2013年的2000余具增长到2018年的3737具,2019年上半年,全市火化1704人,火化率约28%。


  区划地名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6月23日,盘州市成立大会在盘州体育馆隆重举行,标志着盘县告别了“县”的历史、进入“市”的时代,盘州市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2014年至2018年,全市共普查地名信息25418条,标准化处理地名20余条,普查跨界自然地理实体44余条;累计投入1053.4万元,完成3392块地名标牌设置,全市实现全覆盖;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契机,建立了六盘水市、县区两级地名数据库,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地名数据库体系。


  全市民政积极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设有婚姻登记处69个(六枝特区16个、盘州市22个、水城县27个、钟山区4个),各级婚姻登记机关均满足现代化婚姻登记的建设,认真按照职责权限依法为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每年约办理结婚登记40000余对,离婚登记6000余对。


  未来:确立新目标谋划新举措 撸起袖子加油干


  过去的五年,一个个民生项目凝聚了民心,一件件惠民实事改善了困难群众生活,一项项民生工程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六盘水市民政局以赶考姿态答好民政工作答卷,让“阅卷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共享感。


  站在新起点,六盘水市民政确立了新目标、谋划了新举措:到2020年,全市建成老年养护院(含医养结合设施)项目共14个,全市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功能的养老机构项目共111个;加大推进农村敬老院星级争创项目建设,到2020年农村星级敬老院达到81 所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城市低保标准占当地城镇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比率逐年提高42.1%;农村低保标准达到4300元;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100%;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含公益性公墓)县级行政区域覆盖率100%;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完善标准,制定严密的衔接机制,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围绕“三个环节”实现无缝链接,助推脱贫攻坚;到2020年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市100%城市社区,实现全市60%以上的农村社区新建、改建、扩建包含养老服务内容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在民政发展新的起跑线上,全市民政人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核心理念,以更加务实的举措,顺应百姓期待,守好民生底线,强化兜底保障,体现民生温度,让民政服务对象拥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