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六枝特区: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

  核心提示


  “搬走的是贫困,迁来的是幸福,转变的是观念。”走进如今的六枝特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白墙绿瓦,靓街红联,一栋栋新房整齐排列,一户户农庄焕发新颜。近年来,六枝特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并按照省委要求,坚持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硬仗,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搬”出大山奔小康


  11月初,记者在龙河镇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看到,一栋栋住宅楼房整齐矗立,依山傍水,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巷道贯通小区。在安置小区休闲小广场,孩子们追逐嬉笑打闹,老奶奶们悠闲地晒着太阳,老爷爷们有的在拉马骨胡、有的在下象棋……一幅景美人和的新景象。


  据悉,新建安置房415套,搬迁安置404户1859人,其中贫困人口253户1235人,已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入住率100%。成立龙河镇阿珠居委会为搬迁群众服务,组织就业培训等相关工作。龙河镇2018年搬迁37户177人,全部是贫困人口,已经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100%。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多数来自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他们在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如何做到精准搬迁,确保“搬得出”?


  对此,龙河镇成立了相关单位和行政村负责人为成员的龙河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安置点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建立健全服务阵地。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和制度,基层党建在搬迁安置、后续发展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有效发挥。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将搬迁群众中的党员吸纳进支部,让搬迁群众实现自我管理。


  量身打造“搬迁地”


  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该镇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是基础,结合永丰村牛长箐、迎风村黎家屯脚,陇木村下计卯,新院村沙地、布六五个地质灾害点,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危房较多的实际情况,通过细致的走访、座谈和充分征求贫困户意愿,规划将这五个地质灾害点整体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


  “按照交通便利、不占耕地、节约费用的原则,选择靠近镇政府的龙场村倒开门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占地190.08亩。按照农村习俗,规划建设为一户一宅,方便群众居住。”六枝特区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徐勇告诉记者,“通过整合安置点周边教育资源,全力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就学需求。


  安置点1859人搬迁群众全部参加合作医疗,配建了卫生室并投入使用,同时,通过医共体带动,进一步提升镇卫生院的医疗保障服务能力,让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诊疗服务;兼顾依托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完善安置点“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开设户籍管理、就医、就学、就业、社保等服务窗口,公开便民利民服务清单,就地服务搬迁群众,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另外,龙河镇安置点在实施搬迁过程中充分考虑并盘活“三块地”,统筹搬迁群众宅基地、耕地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种植猕猴桃、杨梅、茶叶等,从而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截至目前,龙河镇2016年搬迁404户,其中无房户10户,连体房14户,其余380户旧房已经全部拆除并复垦复绿。2018年搬迁37户,其中无房户4户,连体房4户,其余29户已经拆除28户,已经复垦复绿26户,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拆旧和复垦复绿,预计在12月份即可全部完成。


  的确,过去靠天吃饭、靠山喝水,如今,靠技术赚钱、靠创业发家,搬迁户环境改变以后,为了切实提高移民群众的就业能力,引导和帮助移民群众转变就业方式,我市不断积极探索,创新举措,鼓励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和城区内自主创业和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绝不是为了搬而搬,而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脱贫,过上好日子。”市易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年搬迁、十年稳定、二十年融入”是移民搬迁的规律,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特区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实现搬得出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业务主管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安置点各项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力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和‘两个社区’创建工作,逐步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龙河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