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两代人的凉都情

  □方 仁

  今年7月,远离纽约持续30度以上的高温,来的中国凉都·六盘水,享受这里夏天19度的凉爽。六盘水是我的家乡,从早年上大学起,就越走越远,贵阳、北京以至太平洋彼岸的纽约。可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永远忘不了家乡,忘不了当年我上北京读研时父亲语重心长的告诫。

  父亲50年代初落脚六盘水后,就没离开过这里。他亲历过土改、清匪反霸等工作,先后在毕节、纳雍、威宁和水城等地担任过各种职务。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积极投身六盘水的“三线建设”,一九六四年组织支援贵昆铁路建设的后勤保障工作。他的脚印除遍及贵昆铁路水城段以及水城的所有乡镇外,还有水钢、水矿、水城水泥厂、水城发电厂等厂矿建设也有他的身影,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凉都,为六盘水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2年父亲退休后,仍积极发挥余热,曾任水城县开发研究促进会名誉会长和水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继续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作贡献,直到90岁时去世。

  父亲对六盘水深切的爱可从一件小事管窥一斑。那就是2007年春节,来自各地的朋友在纽约一家图书馆聚会,每人或者每家点一道菜,并作自我介绍。父亲自我介绍时,用他那洪亮的嗓音骄傲地说:“我叫赵振福,来自中国凉都六盘水!”爸爸虽已离世,但他这次自我介绍的话语却不时回荡在我的脑海。

  那一年,我要上北京读研,父亲知道我将会越走越远,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儿子,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你的家乡,要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力。” 迄今我从事过多种职业,从汽车修理工、大学教师、国社编辑、联合国记者、北美第一大中文报纸财经新闻主管等,但我都遵从父亲的教诲,从未忘记家乡,积极为家乡出力,利用做新闻之便,抓住机会宣传介绍家乡六盘水,如在纽约世界周刊上发表“沃尔马进军中国凉都六盘水”的长篇报道,使凉都首次现身海外中文媒体。还有月照机场首次投入使用、红心猕猴桃走向世界、“三变”电影在国家级媒体亮相等等,六盘水的一些重大发展都会在我的笔下呈现。

  过去偶尔返乡,大多是探亲访友,而这次回乡却颇为特殊,是随“北美中文作协贵州采风团中国凉都行”一行而来,主要是以自己是六盘水人,对家乡情况较熟的身份为这次采风穿针引线。

  这次与北美的中文作家文友们前来采风,连续七天,团友们不辞辛苦,每日“快车加油”,“上山下乡”穿梭于家乡得天独厚、风景如画的环境之中,捕捉这座与改革开放同岁的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巨大变化使我这个漂流北美的游子眼界大开,其中仅就市中心城区而言,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坡地与稻田,如今到处高楼林立,并打造了明湖、凤池、三线建设博物馆、水城河沿岸景观等景区景点,素有祖国“西南煤海”之称的六盘水,已实现了“煤都”到“凉都”的华丽转型,我为家乡的巨变感到骄傲!

  我随团友们走访三线建设博物馆、铁道兵司令部等地时,仿佛看见了父亲的身影、父亲留下的足迹和父亲对六盘水建设所做的贡献。

  爸爸,大多数时间爬格子的我虽然没有为家乡的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但这次我引来了一群笔杆子。相信,通过文友们的神来之笔,海外更多的人将会更加了解中国凉都·六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