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山村通讯的变迁

 

  我的家乡是贵州水城县乌蒙山深处一个小山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村民们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生,一直都很贫穷落后。

  那时,家乡要与外界联系,多以书信为主。信件传递时间长,往往要十天半月才到村里,人们要估算到达的时间,然后跑到村里去翻找,时间一长就容易丢失。我在省城读书的时候,与家里的联系就是依靠信件,一封信件寄出,就是寄出了一份企盼。

  信件不仅慢而且耽误事,村民如有急事,就只能去乡里的邮局发电报,电报是当时传递最快、最先进的通信方式。电话对村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只有乡里的一些政府单位才有电话,并且还是“摇把子”,接续时间长,通话质量还很差,要让对方听见你说的话,必须要大声吼。因此,人们常常形容那时的农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是十分形象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通信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为改变落后的通信面貌,贵州邮电开始进行“两化”(即电路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控化)建设,农话程控化改造也相继展开。1997年2月,我的家乡开通了程控电话,与市话实现等位数字拨号,接入国内、国际直拨网,彻底告别“摇把子”。

  程控电话给人们通信带来极大便利,随着初装费的大幅下调,一些有眼光、有头脑的村民纷纷把电话“请”进家,方便与外界的联络。程控电话开通仅一年多,村里就有10多户人家安装了电话,人们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农村变为现实。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通信业发展突飞猛进,在寻呼机之后,又有了GSM移动电话,这些新技术也影响着农村的发展。村后的山头上矗立起了高高的通信铁塔,随着资费的平民化、无线通信设施的逐步完善,移动电话在村里慢慢普及起来。上山砍柴、田间干活的时候,村民也可掏出手机随时随地与外界联系。以前,如果有事需外村人来帮忙,或让亲戚来家做客,需要派人前去告知,远的村来回要走一天,现在一个电话就能搞定。

  近年来,通信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光纤宽带网、3G、4G网覆盖了农村,并带动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开启了村民的网络新生活。过去不知上网为何物的村民,也慢慢懂得了用电脑、手机上网,获取生产和生活信息。宽带互联网不仅打通了山村与外界的“信息鸿沟”,而且还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过去,村民外出打工,要提前赶到城里买车票。现在,坐在家里利用电脑或手机,动动手指随时就能买到火车票,方便又快捷。通过宽带互联网,村民们还看上了高清电视,解决了过去看电视难的问题,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也蓬勃兴起,许多村民做起了电商,不仅可以采购农资产品,还可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销到山外。互联网给村民带来了一条新兴的发家致富路。我舅舅长年在外打工,在农村电商兴起之后,他看到商机,回村开了一家淘宝店,如今生意红火,再也不用在外奔波劳累,过上了幸福生活。

  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互联网+”农业大数据服务在农村的应用。根据规划,家乡开始实施“智慧乡村“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的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在家乡已逐步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引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不再是口号。通过通信工具在一个小山村的变迁,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技事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