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六盘水 > 正文

交通基础设施:凿开“山门” 天堑变通途


W020181203311689664624.jpg

  北盘江大桥(资料图)。

W020181203311689665875.jpg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一条条穿境而过的铁路上,列车风驰电掣;连接祖国各地的航线,每天搭载着乘客来来往往……

  地处乌蒙腹地的六盘水,崇山峻岭、千沟万壑。40年间,六盘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羊肠小道”到大道如衢,从交通闭塞到枢纽城市,境内交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从普通公路、铁路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航线,六盘水已形成内引外联的立体交通格局。

  从普快到高铁的铁路运输

  六盘水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从建国初期没有铁路到“三线”建设时期贵昆铁路通车,到今天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铁路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六盘水的发展。

  虽然六盘水与周边重要经济密集地区毗邻,但原有交通格局限制了六盘水的对外联系,在2012年以前,铁路交通是六盘水主要的对外交通方式。

  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盘州站开通运营,结束了六盘水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近年来,六盘水全力以赴融入“高铁时代”,实现高铁“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而且即将“从有到网”形成高铁枢纽,逐渐凸显六盘水作为川、滇、黔、桂“四省立交桥”的交通区位优势。

  截至目前,我市境内普速铁路运营里程67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55.7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728.27千米/万平方千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从单线到环网的高速公路

  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网建设,从根本上扭转了六盘水落后的交通区位。

  多年来,贫穷、闭塞、偏远、落后……一直是捆绑在六盘水身上的羞涩字眼。近年来,通畅、枢纽、旅游、生态……已经成为凉都这张名片上不断迸发出的闪光词汇。

  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建成7条高速公路共计380公里,形成“三横一纵”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其中,2009年建成沪昆高速境内段,2013年建成水盘高速、六镇高速,2014年建成六六高速,我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县县通高速的市(州),2015年建成杭瑞高速境内段、机场高速,2016年建成盘兴高速。

  从交通闭塞到交通枢纽,近年来,在凉都大地上正在生成的“五横四纵两环”高速公路网,让六盘水真正成为西南地区日益崛起的交通枢纽城市。目前,六盘水市境内已通车高速公路里程380公里,今年底将建成六威高速公路,届时,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40公里。

  从无到有的“空中走廊”

  从油路到高速,从高铁到民航,凉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勇气和毅力,打通了连接“北上广”的“空中走廊”,架起了西南腹地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便捷通道。

  2014年11月28日,六盘水月照机场正式通航,这座投资15亿元的支线机场,实现了我市立体式交通布局,彻底打通了交通单一的瓶颈。

  通航至现在,我市相继开通了六盘水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成都、昆明、海口、长沙、福州、天津、郑州、武汉、西安、贵阳等15个城市航线。这些航线的开通,不但构建了六盘水对外合作的“窗口”,更搭建了对外开放的“走廊”,貌似普通的支线机场让六盘水从此“飞”得更高更远。

  大气磅礴筑天路,通航意义更深远。作为贵州最后一个通航的市(州)支线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起步晚而进度快、规模小却舞台大。

  从传统的普速铁路到国家高速铁路的通车,再到国家铁路枢纽的成型;从不通高速公路到环中心城区高速环线基本建成,再到高速公路两小时交通圈的形成;从落后的出行模式到航空、高铁和高速公路立体交通建立,自然的阻隔已经不能成为世界了解六盘水的障碍,已经不能成为六盘水展现自己的屏障。

  随着六盘水高速铁路高速建设时代的到来,公路和航空交通的继续发展,不久的将来,六盘水必将以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六盘水是 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贵昆、南昆、内昆、水红铁路在此交汇,沪昆高速铁路和沪昆、杭瑞、都香、水盘、盘兴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六盘水月照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城市的航线,六盘水“四省立交桥”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

  (部分资料由中共六盘水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