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阳>息烽县 > 正文

息烽县猫洞村:三副对联里的幸福生活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高伟  邱胜


  驱车从息烽城南沿龙泉大道行六公里,就到息烽县永靖镇猫洞村了。


  猫洞村,因其所在地山上有一个天然溶洞叫“猫洞”而得名。小巧玲珑的村庄里,别致的民居依山而建,掩映在绿树丛林中,远远望去,美不胜收。


  “这几年,我们村的路也修好了,到处种满了花草,环境越来越好了,中午和晚上坐在庭院乘个凉就感觉舒心舒畅……” 年过七旬的猫洞村村民刘文碧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感。


  不止人居环境改造好了,绕猫洞村一周,记者看到这里的幸福生活都藏在了村里的三副对联里。


  生态宜居:村庄旧貌换新颜


  在村民吴定武家门口,一幅对联格外醒目,门上写着:过去草盖土墙房若是下雨接水忙,如今能睡安稳觉惠民政策不能忘。


  这是吴定武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以前住的是茅草屋,家门口是泥巴路,每逢下雨,房子漏雨,路面湿滑。”今年71岁的吴定武回忆起以前的生活环境,便愈发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2016年,吴定武家的房子被纳入危房改造名单,在村子大路边修了一栋新房,“房子修好了,厕所、厨房一应俱全,水电的使用十分方便。”吴定武说。


  吴定武新居一侧流水潺潺,一侧草木葱茏,崭新的水泥路在两侧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看着颇有些“曲径通幽”之妙。


  如今的猫洞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修建了800平方米的广场,硬化道路1500米,安装60盏路灯,种下若干行道树,清理40吨垃圾,清理河道、沟渠1000多米。


  傍晚,虽有些凉意,但还是挡不住黄建华夫妇跑步锻炼的热情。


  “村子里的路修得很平坦,跑步十分方便,道路两旁的绿化看着心情舒爽,往返几公里都不觉得枯燥、疲劳。”黄建华笑言,他往常都到体育场或者沿一些小路跑,自从这条慢道建成后,他就坚持到这里来锻炼,寒暑不改。环境好,空气好,村子里跟着黄建华跑步的人多了起来。


  路通了,灯亮了,河清了,垃圾堆不见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每户人家门口,重新改造后的房舍整齐划一,新颖别致的花圃娇韵芬芳,村里医务室、便民超市、无公害厕所、群众休闲广场一应俱全,猫洞村犹如一幅山村美景画,让人留恋往返。


  夜幕降临,村民们纷纷来到村里广场上散步、聊天、跳广场舞,小朋友们在路灯下嬉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生活富裕:村民收入翻两番


  上联:而立,半夜三更放田水烈日当空薅苞谷,下联:古稀,穿衣吃饭看电视闲逛吹牛度晚年。这是吴定武写的第二副对联,也是猫洞村改革开放30年变化的真实写照。


  忧居变宜居,村子颜值高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村民们看到了村子的发展希望,纷纷开始投身餐饮业、住宿业,乡村旅社、乡村客栈、农家乐等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


  顺着猫洞村主路走,记者看到一家家农家乐里坐满了游客,“这里住起来很舒服!”一些游客对这里赞不绝口。


  “这些都是来这里旅游的游客,渝贵铁路通了,从成都、重庆的方向来的游客多了起来。”猫洞村村委会主任刘开来说,猫洞村靠近息烽集中营,随着红色旅游人数的不断上涨,猫洞村的人气也跟着旺了起来。


  旅游旺季到了,猫洞村三佳农庄老板娘周光英正抓紧完善基础设施、种花补草,让客栈更美观舒适。“游客来避暑,一个月每位收1000多元,包吃包住。”周光英说,游客白天可摘葡萄、逛田野,晚上可到河边散步、跳坝坝舞,“口口相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重庆等地的客人。”


  此前,周光英在省外打工,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2016年,她回家看父母,发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和家里人一商量就开了个农家乐。


  去年,三佳农家乐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00人,来住宿的游客往往一住就是一两个月,白天摘葡萄、逛田野,晚上就到河边散步、跳坝坝舞……


  随着游客人数的不断上涨,村子里仅有的几家农家乐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为让游客宾至如归,猫洞村成立了息烽农惠旅游开发公司,把全村的50余家农家饭店、客栈纳入统一管理。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周光英不仅自己家里富了起来,还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每天都会来这里上班,一天80元,一个月就能挣3200元,离家近,方便多了。”猫洞村村民刘桂英告诉记者。


  猫洞村村支书陈孟菊说,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让猫洞人并不甘愿受穷,大家依托红色旅游,开发餐饮、住宿、果园、花圃等多元化产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村民收入三年翻两番。


  产业兴旺:果品花卉满地香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巡子孙两行正道惟独惟耕。”勤俭,这是村民刘运富收获的满满人生财富。


  人在景中住,财富景中来,这是记者畅游猫洞村最直观的感受。


  走进猫洞村苗圃花园内,记者看到桂花、银杏、玫瑰等数十种鲜花争奇斗艳,绿化盆景郁郁葱葱。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世外桃源”,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现在我们流转的土地是每亩800元,到苗圃基地干活每天可以领到80元的工钱,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谈起村里发展苗圃花卉产业后发生的变化,正在为盆景修枝陈碧亚笑的合不拢嘴。记者了解到,苗圃花卉基地占地280亩,共有40余人在此务工实现脱贫。


  面积不大的猫洞村,缘何建起这样一出苗圃花卉基地呢?


  以前,猫洞村村民要么种地,要么出远门打工,没有稳定工作,全村也没有规模化产业,村民收入偏低。


  转机出现在2017年,猫洞村成立“息烽农惠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专业果品种植企业,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全力打造高标准经果产业采摘园,鼓励村民们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种果树。


  “我们通过‘三变’模式,带动全村130余户村民增收。”刘开来说,去年村里分红最多的一户,土地流转得了1800元,每月打工收入1600元,果园收益后,还会分红,这是村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眼下,猫洞村和苗圃花卉也达成了合作,发展期花卉种植基地,打造“猫洞”旅游项目,不少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争相拍照、购买花卉,“猫洞花卉”品牌渐渐叫响。


  七年经营,基地已初见规模,培育了上百个花木品种,紫薇、桂花、玉兰……远销重庆、四川、云南、浙江等地,用于市政绿化、小区建设、公园设计。


  “2018年,贵州市修建人民大道,全线200余株桂花,均来自我们村的基地。” 刘开来说。


  今年66岁的冯光今在基地务工,也参与了土地分红,“我很开心能在苗圃基地工作,这些花就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