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阳 > 正文

贵阳:守好“两条底线” 收获生态红利

  南明河水清岸绿景美,市民家门口就有公园……近年来,贵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好“两条底线”,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为人民群众真正带来生态红利。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贵阳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等,不断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用心治水,以“铁的手腕”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建设18座污水厂,推进19条排污大沟整治。在对重点区域水环境进行治理的同时,还注重加强水环境整体的综合整治,不断完善治理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民间河长与政府河长“双河长制”,建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贵阳市用实际行动,守护了城市一波碧水。


  标本兼治改善空气质量,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建有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全区域、全过程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测。


  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如今市民家门口就有生态小公园、微绿地,移步见绿、出门进园。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贵阳建成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公园1025个,1500余公里生态绿道。


  在“净土”方面,初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及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推进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建成清镇青龙生态环保公园,清镇汞污染历史遗留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系列措施,绘就爽爽贵阳的美丽画卷。前不久,“2019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发布,贵阳位列第4位。再往回看,“十三五”期间,观山湖区、花溪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乌当区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个响亮的“国家级提名”,成为贵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走新路的又一个鲜活注脚。


  生态保护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每到夏季,穿行在贵阳的城市和乡村,不仅能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口音,还能看到大量外国游客。青山绿水、风景如画,旅游、康养经济欣欣向荣。这座森林覆盖率达52%的城市,已成为公认的“养生福地”。来自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贵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2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98亿元,分别增长21%和26%以上,生态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过去一年,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上,贵阳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大力实施“发展新产业”“振兴商贸业”“强化产销对接”三大攻坚行动计划,注重招大引优,全市前11月新引进产业项目1150个,新签约产业项目投资总额1942.7亿元。其中,大健康产业项目就有111个,投资总额145.98亿元。


  深入实施“双千工程”,改造工业项目114个,新引进工业项目230个,预计完成工业投资320亿元,恒大、比亚迪、宝能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贵阳吉利发动机、德威智能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


  全市经济发展平稳健康,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赶超进位实现新突破,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称号。


  ……


  绿色是贵阳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是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撑,是城市发展的绿色动能,是幸福生活的绿色品质,是贵阳最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贵阳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底线、走新路”的殷殷嘱托和“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重要要求,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准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内在统一结合点,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数据融合创新发展,让生态和大数据为实体经济赋能,以“强实体”支撑经济发展的脊梁,夯实稳定脱贫和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实践中,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