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安新区 > 正文

“海绵”试点今年收官 贵安书写精彩答卷

  贵安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今年迎来收官之年,将接受国家验收!


  为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收官验收时交出一份合格的“贵安答卷”,贵安新区各个海绵项目倒排工期、强力推进。


  2015年,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16个试点之一,贵安新区围绕“打造全国海绵城市贵安样本”的目标,提出了“全域海绵”的理念,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整个城市规划,探索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贵安样本,让城市如同“海绵”般顺畅呼吸。


  截至目前,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已完工40个项目,累计完成海绵投资43.11亿元。


  脚下有“海绵” 城市有“弹性”


  “贵安新区海绵城市试点两湖一河PPP项目”包含了月亮湖、星月湖和车田河区域,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也是贵安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收官验收的重要项目之一。


  走进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在月亮湖公园,每一块砖、每一株植物、每一片土壤都隐藏着大大的“玄机”!


  “我手上的这个土叫作种植土,种植土的透水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新区,大多数的土壤都是以黄粘土为主,黄粘土的透水率达不到10%。在月亮湖公园的建设中,为了让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达到最好,我们就把所有黄粘土都换成了种植土。”“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两湖一河PPP项目”设计单位代表张长瑞告诉记者。


  “月亮湖公园里雨水花园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层,一层是30厘米的种植土,中间层是30厘米的小颗粒碎石层,最下面还有一层大颗粒碎石层,也是30厘米的厚度,在大颗粒碎石层里还安装了一个渗排水盲管。”张长瑞说。


  行走在月亮湖公园,就像是踩在了一块能吸水的“大海绵”上,这块“大海绵”不仅能让雨水快速地渗入,还可以起到净化作用,确保排到月亮湖的雨水达到地表径流三类水质的标准。“我们踩的都是‘生态砖’,雨水可以透过‘生态砖’渗透到地下的盲管,通过盲管进入绿地储存起来,在干旱时缓慢释放出来,滋润植物,基本不用人工浇灌。”中交贵州海绵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金山介绍说。


  下凹式绿地、卵石渗井、六边形蜂巢结构的蓄水池、植草沟、雨水花园、溢流井……月亮湖公园的规划建设,大量使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在加快生态砂基透水和雨水收集系统建设的同时,确保河、湖、池塘、绿地、花园等自然“海绵体”的保护与建设,有效提高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为贵安新区建设弹性城市作出了示范。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始终围绕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比如水安全的保障、水资源的保护、水生态的修复等来开展具体的工作,除了建设海绵项目,我们还积极打造配套景观、植入特色文化,力争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收官验收时,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卢金山说。


  排水又蓄水 雨天不“看海”


  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设施之一,雨水花园在贵安新区的海绵城市试点范围内,已经建成200多个,海绵城市除了能够渗水和排水,还需要含水和蓄水。在居住区里,有了这套排水系统,雨水不再直接排入河流,部分被“海绵”集蓄的雨水,用来浇灌绿地和清洗道路后,又再次通过土壤和透水路面,流入蓄水池,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以前小区的绿化用水全部都是通过市政管网,但是现在都是通过小区地下的海绵体对雨水进行循环利用。以一个月时间为例来计算的话,这样的方式可以比以前节约3000多元的水费。”碧桂园贵安1号海绵城市设计项目工程部经理刘祺兵说。


  在碧桂园贵安1号里,随处可见的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生物滞留地、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量,降低面源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改善水生态环境,解决传统小区积水、污水跑冒等问题,提升小区绿化率、优化出行条件,构建生态宜居环境。


  在贵安新区所有的主干道上,老百姓不仅看不到井盖,也看不到下雨后的积水。雨水都是通过道路两旁的海绵设施排入设置在道路两旁的下沉式绿地。


  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海绵办工作人员杨涛表示,国家在贵安新区建设海绵城市,就是希望城市在开发前和开发后其生态环境尽量保持一致。


  目前,贵安新区已建立了基于水环境高度敏感的“水量、水质三级控制屏障系统”工程体系,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起到保护的作用。建立了适用于新区建设管理特点的“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的指标管控体系,建立了政府统筹层层落实的“全方位、各部门联动”的体制机制体系,创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融资模式,建立了信息公开和全民参与的监督评价体系,初步建成“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摆脱了城市下垫面大面积硬化导致的“雨天看海”窘境。


  尊重大自然 避免“城市病”


  贵安新区海绵示范带北连天河潭大道,西起沪昆高铁,东至东纵线,南近马场科技城,面积约19.1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7.3毫米,包括9大类75项工程。


  自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来,贵安新区先后出台了包含规划建设管控、区域雨水排放管理、水资源利用管理、城市蓝线和绿线管理、河湖水系保护与管理、生态保护管理、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40多项管控制度。明确贵安新区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明确各政府部门职责、明确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程序,为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建设海绵城市以来,贵安新区河湖环境质量整体上实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II-III类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保持在III类标准。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示范区内生态岸线比例达到85%以上,水面面积提高,形成了良好城市蓝绿生态空间;贵安新区海绵城市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体系,在实现城市开发的同时,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城市病”发生,有效促进了城市发展。


  几年来,贵安新区始终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尊重自然生态本底,构建蓝绿交织的空间用地布局,建设灰绿结合的基础设施系统,实现了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统一。


  同时,贵安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也为新城新区、山地丘陵城市、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了有效的路径,总结了可借鉴的经验。接下来,贵安新区将继续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方面加强规划管控,另一方面落实项目建设,在贵安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收官之年,交上一份合格的“贵安答卷”。


  记者手记


  打造会“呼吸”家园 让新区百姓更幸福


  自2015年贵安新区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就备受社会关注。


  为打造会“呼吸”的绿色家园,贵安新区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积极推进全域生态化,改变传统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将城市分解成组团“微循环”,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有改善、热岛有缓解”。


  贵安大道、天河潭大道、中心大道等路段设计了下凹式绿地;月亮湖公园、星月湖公园建设了雨水花园、安装了雨水罐;星湖云小区、碧桂园贵安1号铺设了透水砖……一个个海绵项目的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畅快呼吸。


  家住碧桂园贵安1号都荟苑的市民李明芬说,“现在下雨后再也不用担心小区有积水了。”


  在我看来,建设海绵城市,能让城市越来越有“弹性”,让新区百姓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