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贵安新区 > 正文

马场镇:调优产业结构 振兴美丽乡村

  近年来,贵安新区马场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饭后有了散步地


  “40年前,很多村民连鞋都穿不起,现在,大家出门都开着小轿车了。”说到平寨村40年来的变迁,该村56岁的党支部副书记陈明波表示。


  “40年前,村民吃不饱、穿不暖是平常事。另外,民房紧挨着牛圈、猪圈,不要说屋主,就是行人走过都受不了这股刺鼻味道。整个村子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想绕着村子溜达一圈都不行。”陈明波说,如今,平寨村按照长短结合、多样结合等要求,转观念、强引领、创新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乡村振兴之路。


  经过40年的探索和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质的飞跃,道路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宽广整洁的文化广场文艺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现在,我们不仅经济收入提高了,居住环境也变好了。每天饭后,我都会绕着村子溜达一圈。”陈明波说。


  从传统乡村转变为“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四美平寨村,只是马场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这里,处处可见绿水青山与乡愁交织相融的和谐景象。


  驻村干部的“乡村振兴”梦


  1983年出生的何林渔,是贵州贵安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去年8月被选派到松林村开展党建扶贫驻村工作。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从来到松林村的第一天起,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让村民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就深深地刻在何林渔脑中。


  在何林渔的努力下,贵州贵安新区绿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松林村建立了合作机制。“我们希望通过合作,为村民的农产品找到销路,增加他们的收入。事实证明,这一合作确实让村民们的蔬菜不再滞销。”


  在蔬菜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希望”同时,养蜂项目也成为村民实现生活稳中向好的“甜蜜产业”。


  “我们建立养蜂带头人制度,把农户的蜜蜂集中到韩进波养蜂合作社里面来,由带头人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何林渔表示,松林村养蜂170箱左右,村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使命。”何林渔说,他已经把松林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下一步,他将集思广益,为村民实现增收致富进一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子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一直以来,马场镇都把农村危房改造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狠抓责任、程序、进度、质量,稳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


  “现在,我们的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枫林村的杨小会回忆起家中的变化感慨地说,之前,他因为身患疾病,干不得重活,只能靠救助金过日子,日子相当艰苦。“最早,我的房子是用茅草及木板简单地盖起来的。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杨小会皱起了眉头。后来,有邻居看不过去,便将空置的房屋免费借给杨小会居住。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去年,马场镇危房改造工程惠及杨小会。


  “房子是政府出资修建的,装修、买家电也都有补贴。你看,现在我的房子什么都不缺,住起来舒适得很。”说话间,杨小会带着记者来到他的新家。记者看到,一套一室一厅的居室,米色的砖墙面,褐色的大门,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一应俱全。“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身体健健康康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杨小会说。


  据了解,近年来马场镇组建专班会同镇扶贫办、社会事务办,组织各村(居)对农村住房开展全面排查住房安全隐患、农村老旧房跑风漏雨、功能不配套等问题;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全面排查,将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4类重点对象”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