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张波:做好“一扇门” 带富家乡人

  张波查看已经生产好的门


  毕节的冬天经常多雾而阴冷。但对于从事生产和经营不锈钢门窗的张波来说,冬天却是乡镇门窗生意最好的时候。


  1月10日一大早,迎着漫天大雾,张波带着工人小心翼翼地驾车前往老家七星关区生机镇。“今天,生机镇镇江村有三家客户等着安装门窗。”每次送货上门,只要张波有时间总会亲自带着工人去,现场监督工人施工,尽量做到顾客满意自己满意。


  做人和做产品一样,张波始终坚信,诚信和产品质量是公司赖以生存的资本。也正是如此,才使得他的门窗生意一直不错,张波估算了一下,仅生机一个乡镇,2019年的营业额就达100多万元。


  生机镇很多人家建房选用的都是张波加工厂生产的门窗,除了质量信得过外,大家更看重的是张波致富不忘带乡亲的品质。


  如今,张波在七星关区工业园区开办的“鸿运门业”加工厂里,10多名工人中有一大半是来自生机、清水铺等乡镇的闲散劳动力。


  每年加工厂发放工人工资100多万元,工资最低的每月有7000元,最多的有1.3万元。为了减轻员工的负担,张波还为大家提供了住宿,并每月每人给予400元生活补助。


  “在这里务工离家近,保底工资7000元,加上提成每月有1万多元,而且活儿还轻松。”在鸿运门业打工的清水铺镇农民工罗志谊说。靠着鸿运门业,罗志谊已经在毕节购买了房子,而且还把两个孩子都接到毕节城区上学。


  能在毕节城区安居乐业,让孩子接受相对较好的教育,罗志谊很是感激张波。


  打工也应该有主人翁精神,这是罗志谊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只有把加工厂当成是自己的,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能让加工厂越办越好,大家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提及对员工的好,张波笑笑说:“曾经我也是打工者,我明白大家的不易。”


  张波是土生土长的生机镇庆坪村人。由于家庭负担重,为了不让父母辛苦,读到初二时,他就到四川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求学,专攻汽车修理专业。中专毕业后,他就外出打工。


  张波先后到过广州、深圳等地,做过普工、当过管理。但无论是做普工还是当管理人员,他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我在一家化工厂做管理时,车间里到处是瓶瓶罐罐,上面标注的全是化学名称,除了水的写法我知道是H2O外,其他的都搞不清楚。”不懂就学,为了更好地搞好管理工作,张波似乎又回到了初中时,除了吃饭睡觉外,只要有时间,他就把这些化学制剂的分子式抄写在一本小本子上,默默地背诵。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波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当别人每月600多元的时候,他就拿到了2800元的工资。


  常言道,同病者相怜。因为天生有着同情弱者的秉性,张波在化工厂做管理时,一名员工因为有特殊的事情迟到,按公司规定要扣除300元工资,但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600多元。

  该员工把情况向张波作了诚恳的解释,希望他能理解,且不扣她的工资,当看着该员工痛哭流涕的样子,张波安慰了她,并决定该员工被扣的300元从他的工资里代扣,这让工友们对他的做法表示由衷的赞叹。


  “公司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员工也是人,也需要体谅和关心。”张波告诉笔者,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绝大多数是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照顾家里的人,他们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能帮他们一把,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随着家乡建设的蓬勃发展,许多修建房屋的父老乡亲在生机和毕节之间来回奔波,劳累不说,还要多花一些成本。2003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张波决定返乡创业。随后,经过紧张的筹备,他在生机镇街上开设了一间不锈钢门窗加工厂。


  为了打开市场,张波只要看到谁家建房就拿着产品上门推介。因为产品质量好,注重信誉,张波的生意日渐好了起来。


  “在家乡办厂,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使自己家人过上好日子,也能给家乡群众带来一点帮助。”在生机镇开办不锈钢加工厂期间,张波还做其他工程,带着家乡群众一起发展。


  2018年底,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满足周边市、县、乡镇等地客户的需要,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张波把厂搬到了七星关区工业园区。


  如今,在加工厂务工的10多名工人中只剩一户还未脱贫,其余工人都靠在加工厂务工,实现在城区购房或在老家建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果生意继续好,我就把加工厂扩大,在做大做强这项产业的同时,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张波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