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七星关区青场镇:产业扶贫“唱主角” 脱贫攻坚“看点多”

  近年来,七星关区青场镇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任务,构筑三大格局发展体系,推进脱贫攻坚提档升级。


  构建产业扶贫格局,提升产业发展“加速度”。紧扣精准脱贫工作主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产业扶贫“唱主角”,脱贫攻坚“看点多”。一是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扭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围绕茶、菜、药、果、畜五大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扶贫影响力,积极发展皂角、天麻、中蜂、林下经济等地方特色产业,依托村社一体合作社,建成了新沟大棚蔬菜、千亩脆红李、万亩白茶、天麻四大产业板块,引领具有青场特色的“5+X”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园、贫困户自主发展多元联合,引进恒大集团帮扶企业落户发展,鼓励有劳力的贫困群众入园务工赚“薪金”,从事非农产业的贫困户土地流转赚“租金”,村集体经济参股经营赚“股金”。目前全镇有30多个经营主体带动6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三是推动产业发展“再出发”。2019年全镇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2000万元发展产业,明确把茶叶、中药材、果业、畜牧业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培育大蒜、茶叶、李子等精品蔬菜果园,打造海寨、新沟、初都产业扶贫示范村,建立示范基地10个。发展老土面条、酿酒业,初都、海寨白茶加工,青场豆制品加工,实现了土地流转、集体分红、资产收益、项目红利、务工薪资五份收入。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打通脱贫“致富路”。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硬件”,重点抓好道路硬化、水利、电网、产业配套等项目建设,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一是打通交通“毛细血管”。近年来实施大二路升级改造、集镇中心道路硬化、贫困村道路硬化、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道路硬化、串户路建设等道路硬化工程,全镇共建成通村水泥路120余公里、完成院坝硬化20万余平方米、串户路100余公里、“一事一议”通组路100余公里,实现全镇13个村(社区)已全部通水泥路、组组通公路,打通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二是拧紧饮水“安全阀”。近年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全镇完成投资150万元的机田井4口;2600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17个、水池建设30个;投资357万元完成5·10洪灾受损河道治理1.3公里;投资43万元完成镇区饮水工程大山水池建设;完成投资154万元的青松农灌工程建设。对具备通水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安装了自来水,截至目前,全镇为1554户贫困户安装自来水。三是打造群众“幸福屋”。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场老鸦洞安置点)1 个、安置贫困群众88户352人,建成海寨和青坝拆迁安置点2个,安置了200余户群众1000余人。该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五改,大力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农户室内外环境”四大整治,极大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近年来,及时兑现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改造危房400余户,改厕1000余个,群众住房安全有效保障。打造农网“升级版”,全镇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1个,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能通生活用电。


  凝聚合力攻坚格局,构建脱贫“齐心路”。始终把凝聚合力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坚持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形成了全民帮扶的新格局。一是干部帮扶积极主动。建立健全了干部帮扶机制,组织106名干部帮扶1554户贫困群众,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走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贫困群众理思路、想办法、找对策,累计提出脱贫措施900余条,协调解决民生保障问题800 余件,落实帮扶资金100 余万元。二是加大就业力度。把劳务输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党建+劳务输出队”“党建+企业+劳务输出队”“党支部+产业协会+贫困户”等扶贫新路子,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去向、能胜任、干得好、留得住”,为活跃农村经济给出了破题之道,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全镇发放资金200余万元,带动320户1325人就业脱贫,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320人就业,引导外出务工2375人。三是科技人才精准扶智。从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中,选配科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先进技术、现场示范教学等,为贫困户开展科技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贫困户发展蔬菜、白茶、脆红李、猕猴桃、天麻等特色产业。通过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白茶种植基地2个800余亩,用贫困户入股合作社141.2万元,发展大棚蔬菜种植100亩、猕猴桃种植120亩、白茶种植500亩,利益联结贫困户270户1241人,着力培养一批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