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黔西县林泉镇:用好科技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强化科技支撑,转化科技动能,助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黔西县林泉镇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推进科学实践,对全镇发展谋篇布局,用科技力量撬动发展杠杆,书写了生动的林泉脱贫篇章,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11月,林泉镇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成为科技扶贫的典型。


  林泉镇缘何能获此殊荣?带着疑问,笔者来到该镇一探究竟。


  理论武装 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冬日的早晨,大雾弥漫,林泉镇山海社区的地里,村民们大声的讨论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数十位村民集结在地里,讨论着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的事儿。


  “听说镇里正在规划增加5000亩猕猴桃种植,大家热情很高,一早便来参与调查讨论。”山海社区党支部书记曾祥荣说,“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大伙儿顶多就是抱着双手来观望。”


  近几年来,群众积极参加全镇发展谋划的热情越来越高,让曾祥荣很是感慨。“脱贫攻坚初期,大家怕这怕那,宁愿贫穷,也不敢踏出发展的第一步。”曾祥荣说,因为这个原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山海社区,村民们却守着肥土地过着穷日子。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发展刻不容缓。改变山海社区老百姓贫困的生活状况,成了村“两委”的工作重心。“要脱贫,必须改变群众落后观念。”曾祥荣说,在山海社区,动员群众,盘活资源,精准谋划是社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搞发展,村民们缺经验、顾虑多,怎么办?全村干部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做工作,与群众讲道理,算收入账……利用群众会、院坝会,山海社区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户打破传统耕种方式,科学发展。


  通过不断尝试,村民们尝到了科学发展的甜头,心中疑虑逐渐消除,地里种上了其他经济作物,搞起了养殖……村民们发现,要脱贫,的确要科学大胆搞发展。全省农村产业革命推进以来,山海社区的群众动员工作实效更加凸显,村民们纷纷流转土地,在村里的科学规划下搞发展,不断取得喜人成绩。


  内生动力增强,科学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在社区“两委”的带动下,社区群众拧成一股绳,对种养殖发展深入谋划。“以前养牛是为了种地,现在牛都成了商品牛。”曾祥荣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山海社区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正一步步向商品化、市场化转变,村民们守着肥土过穷日子的岁月一去不复返。


  山海社区的变化,是林泉镇科技扶贫思想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脱贫攻坚以来,林泉镇积极响应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号召,狠抓科普知识宣传,强化理论武装,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凝聚力量。


  在思想宣传过程中,林泉镇组建宣传队伍、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集结省市县乡村农业、林业、卫生等行业科技人才,以大喇叭、赶场天、工作队等为载体,结合现代媒体,开展科普知识进村、进组、进户宣传,为群众学科技、懂科学、用科技营造了良好氛围,让群众不断增强科学意识,提升了群众科学素养。如今,林泉大地科学发展观念蔚然成风,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转化科学动能 扎实发展产业


  走进林泉镇欣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饲料加工场,一股松针饲料味扑鼻而来,山海社区五组的陈德军正在操作饲料机器碾饲料。


  “在中科院、重庆等地专家的帮助下,我们花了6年时间研制出松针饲料喂养蛋鸡。”合作社负责人张华介绍, 松针饲料养的鸡产蛋富锌,深受消费者青睐。“科技的投入大大增强了合作社鸡蛋的市场竞争力,现在合作社的鸡蛋供不应求。”张华说。


  投入科技力量,转化科技动能,不断提高产业增加值,是林泉镇科技扶贫的一大举措。该镇通过科技投入,科学化、标准化发展产业,产品与市场有效接轨,发展步伐日渐加快。


  这些天,林泉镇海子生态农业园的水果销售已接近尾声。今年,海子生态农业园的水果不仅丰收,还实现畅销。农业园负责人罗红卫满脸欣喜地告诉笔者:“多亏了我们基地的产品溯源平台,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更了解了,也就更放心了,我们销量就提升了。” 罗红卫口中的平台,即黔西县特色农产品溯源监管平台,进入该平台,产品简介一目了然,重量、批次等指数一一呈现。“产品育种、栽种到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在平台上公开展示,有效帮助消费者了解我们的产品。” 罗红卫说。


  在产业发展中,林泉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动能不断转为产业发展效能。


  围绕群众关心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等问题,林泉镇不断强化科技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全员技能培训,帮助农户提升技术使用能力,助农发展产业。在销路对接环节,该镇通过搭建地方农产品销售平台,帮助“林泉产品”登上淘宝、京东、惠农网等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消除了农户“种出来往哪里销售”的顾虑。


  通过引领农户科学发展,“林泉品牌”逐渐形成。以猕猴桃为主的精品水果种植全部采用“自然农法”,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及有残害土壤的添加物;种植过程全程远程监控,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群众注重生态品牌创建,对农特产品进行认证申报。目前,林泉镇大葱、猕猴桃等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成功注册了“乌蒙奇果”“林猕”等地方特色商标。


  以“科技人员+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林泉镇盘活了贫困户现有资产,吸收土地和集体资产股权等入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产业。目前,通过镇级平台公司、“村社一体”合作社,带动农户入股和自行种植,建成基地18个,种植以大葱为主的绿色有机蔬菜2万余亩,带动农户就业的同时助农实现增收。仅2018年,全镇群众从各企业和各合作社获取的务工收入达3600万元。


  科学发展覆盖全镇,科技动能转化成效明显,推动了林泉镇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围绕“村村有产业、一村有一品”的目标,该镇根据“实地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养生”融合发展的思路,探索农业绿色、特色、生态发展。


  “如今,林泉已建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猕猴桃基地5.5万亩、李子1.3万亩,年种植蔬菜4万亩、养殖蛋鸡12万羽。”林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珂介绍,目前,林泉镇“山上果园、山下菜园、林间乐园”的产业布局逐步形成,集猕猴桃种植、康养、旅游为一体的“花果山”初见成效,有力助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旺基础不断夯实。


  推进科学治理 加速乡村振兴


  在海子社区,古朴的文化长廊、别致的休闲亭台散发着美丽乡村的魅力,青瓦白墙的民居下,村民们悠闲地聊天,村寨生态停车场里停放着来自其他省市的车辆。这些画面,通过该镇视频监控系统便能看到。


  “监控覆盖全镇大部分地区,是当前治安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探头,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杨珂告诉笔者,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林泉镇利用科技力量,有效加强治安管理。


  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等技术,林泉镇在推进平安乡村、村民自治、乡村法治德建设中成效斐然,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前要做点事情要跑几个部门,没个半天办不下来,现在只要会玩手机,在家坐着就能办好事情了……”享受着科技应用带来的便利,山海社区四组的蔡泽英感慨地说。


  为加强乡村治理,林泉镇建成了智慧城镇综合服务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了乡村治理和服务系统,收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商业发展运营、智慧监控三大功能板块共计20余项服务内容,借助大数据,利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远程视频监控和手机APP软件开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土地登记申办、建房用地申办、供水供电入户、低保申办、病救助申办等为民服务事项网上一站式办理。


  科技兴农兴村,林泉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项项耀人成绩。该镇先后承接了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现场观摩会及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澜湄减贫合作能力提升项目”代表参观考察活动,脱贫成果引发广泛讨论。


  如今,林泉镇科技扶贫的效果愈加彰显,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引领新风尚。果蔬遍地,生态宜居的农旅林泉画卷不断绘就。林泉,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小康的到来。


  “我们将不断强化科技力量,助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治理。”杨珂告诉笔者,林泉镇将持续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科技兴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