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毕节市“六抓六推”做实山地高效特色农业

  千溪乡千亩蔬菜基地 (汪远祥 摄)


  记者日前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毕节市树牢“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先后出台了《毕节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毕节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农业农村工作政策,采取“六抓六推”举措,在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建设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三年农业增加值同比位次保持全省第一增速。


  抓主体培育,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将培育农民合作社、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引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培育壮大了大方县举利专业合作社、威宁自治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民合作社,推动全市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威宁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马铃薯商品薯示范基地5000余亩,成功注册“南方薯宝”马铃薯商标,常年拥有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2000亩,一级种薯基地1万亩,累计辐射带动3.1万户12.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00户),实现年人均增收800元。


  抓模式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社一体”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龙头公司+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创新推广“国有农投公司+”“村支部+”等新型经营模式。大方县箐口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亚落村、岭岗村和务井村3个村175户农户,将7个专业合作社和6个社团组织起来,由村委会统一管理,村社合一,抱团经营,经营所得按村集体10%、合作社30%、村民60%的比例进行分配。种植猕猴桃、冰脆李、布朗李、杨梅等经果林,带动农户91户365人(其中贫困户45户132人),每年为当地农户增加劳务收入100万元、实现分红300万元以上。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和威宁哈喇河乡鼎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1+N+X”模式发展魔芋种植,2018年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户发展魔芋的热情;今年采用“魔芋+向日葵+荞麦”复合种植方式,发展2000亩集中连片魔芋高产示范基地,结合马摆大山旅游景区和风电景观,增加生态多样性,在公路沿线打造向日葵景观产业带,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


  抓利益联结,推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在实践中,形成了“联结资产资金,带动贫困户分红获利;联结‘村社合一’,带动贫困户合作经营;联结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联结就业务工,带动贫困户打工收入;联结技术服务,带动贫困户科学种养;联结市场营销,带动贫困户走向市场”的“六联六带”利益联结模式,落实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等各环节的利益和份额,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全市“三变”改革试点已覆盖259个乡镇、2027个行政村、553个贫困村、358个深度贫困村。金沙县西洛街道探索土地入股基本金、劳务挣薪金、利润分红、“特惠贷”入股分红等联结机制(土地入股基本金:采取土地入股保底收益的形式,坝区土地每亩保底收益1000元,高山片区300至400元;劳务挣薪金:农户在基地务工,收入每天80元左右;利润分红:将政府投资建设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部分量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的股份资金,参与分红;“特惠贷”入股分红:动员185户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特惠贷”入股3年,分别按6%、7%、8%年收益率给贫困户分红)。赫章县尤龙谷可乐猪“119218”模式,即1个行政干部、1个致富能手带动9户贫困户养殖20头可乐猪,公司保底价回收,困户每户贫每年实现1.8万元收入。纳雍县勺窝镇金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三变”为引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将撂荒土地变成有效资产,把闲散资金聚集变成合资股金,让传统农民变为新型股民。


  抓功能延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中,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广泛参与种植、养殖、休闲旅游等产业及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从单一的生产领域逐步向加工包装、品牌创建、流通销售、休闲农业等领域拓展延伸,在引领农业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等方面显现出强劲活力,由过去向农户提供单纯的生产、技术合作,逐步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区分完善、一二三产融合、效益显著的农业园区(基地),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百里杜鹃红胜火辣椒专业合作社引进遵义辣椒协会在春坪村组建辣椒烘干厂,由合作社统一供种,并提供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以艳椒、草莓椒为主要种植品种,种植辣椒2500余亩,带动农户638户1914人(其中贫困户216户650人),户均增收近万元;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打造“灵山秀水、养生木寨”旅游文化品牌,举办“三月三”白族团圆节暨木寨村乡村旅游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集生态餐厅、民俗烧烤、农家餐馆、开心农场、儿童乐园、野外拓训基地为一体的农家客栈14家,在建18家,实现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4080元增加到1万元以上;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底蕴,依托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实现了“粮农变果农、山区变景区”,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4060元增加到7000余元。


  抓品牌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近年来,毕节市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倾力打造全省第一个农特产品领域公共品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79家企业(专业合作社)的粮油、茶叶、辣椒、蔬菜、经果、畜牧、中药材7大类农特产品获准使用“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其中,金沙县被农业部纳入了全国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威宁洋芋”成功入选“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18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100个农产品品牌”称号;“威宁苹果”在“2018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发布会上以2.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108位。全市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抓产销衔接,推动“毕货出山”。全市始终把推动产销对接作为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牛鼻子”,多渠道、多方位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到广东等地组织开展大型对接推介会5次,市县产销对接60余次,签订销售订单2863份。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入驻毕节发展,广州江楠市场金海湖、七星关中央厨房(配送中心)项目即将建成运营;广州惠华集团乌蒙同心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乌蒙同心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乌蒙同心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成功在毕节落地;北京国安与威宁达成直销生产基地建设协议;赫章县三联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赫章县家家乐超市、天域酒楼、夜郎美食美客生态餐厅等企业的合作,实现了农超对接,有效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