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支林:用心浇灌驻村扶贫之花

  “不要管天气如何,我们要赶快抢工期播种。”得知村里要发展萝卜产业后,区农业农村局驻杨家湾镇大梗子村扶贫干部支林凭着自己扎实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着村民种植。在支林的指导下,萝卜最终大获丰收。


  在农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七月萝卜八月菜”,说的是七月份种下的萝卜收成是最好的。因此,许多人都不太相信,大梗子村萝卜种植基地里的100亩又大又沉的萝卜是九月份才种下的。


  如今,在大埂子村,提起支林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对他十分信任。可就在今年一月份,支林刚到村里时,情况并非如此。


  上任伊始,支林就铁下心来,吃住在村里,把群众当“亲人”,视驻地为“故乡”,誓让“故乡”脱贫摘帽变“粮仓”。然而,不少人却怀疑支林那些书本上的理论,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是否有用,能不能比得上自己多年以来的种植经验。


  在一次农业技术培训中,支林看出了村民们对自己的质疑。于是,他当即拿起锄头,走到地里,挖了一排坑,坑与坑间距适当,排得笔直,令大家大吃一惊,也从此转变了对支林的看法。


  支林发现,很多村民都种有大白菜,但普遍种植技术不过关,种植的大白菜长势不好,收成不佳。他便下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手把手向村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一段时间后,村民们对支林的技术心服口服,来找支林“取经”的人也越来越多。


  “下一年会做了吗?”支林常常问村民这个问题,他说,早晚有一天他会结束驻村工作离开,只有把技术留下,才能让贫困户长久受益。支林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下村民在蔬菜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又相互留了电话,方便指导农户的整个种植过程,通过在实际生产中密切跟进指导的方法,支林将自己掌握的农业技术如数教授给村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支林的美好愿望。


  除了传授种植技术,支林还教村民如何养猪。由于支林长期研究农业种植,养殖并不是他的专长,他就向原单位精通养殖的同事请教,并且买来专业书籍学习先进的养殖知识。掌握了猪圈如何消毒、如何给猪看病、如何搭配饲料等一系列方法后,支林又将知识教给村民。


  可一开始,村民对支林提出的“注意猪圈卫生”的建议并不认同。支林明白,村民用传统方法养了一辈子猪,突然要他们改变养殖方式,难免会生疑。


  于是,支林决定暂时不提清洁猪圈这件事,而是先与村民交心做朋友,走进村民心里。因此,走家串户,成为了支林的工作常态,刚开始,他和村民只能聊聊种植养殖技术。渐渐地,村民与支林分享起了生活的喜怒哀乐。最后,村民家里的小孩一看见支林来到,就笑盈盈地上前打起了招呼。在与村民交心的过程中,村民心里越来越认同支林,也认同了他“注意猪圈卫生”的建议。


  走进村民心里,极大方便了支林转变村民落后的养殖观念,也给支林开展其他业务,带来不小的便利。


  支林是农技方面的行家,对于核实数据、分配资金、跟踪项目等业务,虽有村支“两委”帮助,但还是显得有些生疏。好在因为与村民打成了一片,支林从村民那里得到了准确的经济数据,从而能合理分配扶贫资金,并及时获知相关项目落实情况。


  一次,支林劝说贫困户金必宽将扶贫资金用于购买能繁母猪养殖。但金必宽却认为猪养殖过程易出毛病,觉得这笔钱用来种菜才稳妥,因而很不赞同支林的想法。


  “老金,你听我说,种地要花很多时间,这样你就没有多少精力照顾五个孙子孙女。你家里储存的大量玉米,刚好又能作养猪的饲料。按照我的方法操作,猪患病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如果猪真生病了,我也会帮忙想办法解决的。”由于之前已经沟通了很多次,支林十分熟悉金必宽家的情况,一番入理入情的分析,终于让金必宽改变了想法,决定先养两头猪试试。


  在支林的帮助下,金必宽养的两头猪,长到了200多斤重。尝到甜头后,金必宽有了以后再多养几头猪的打算。


  亮本事,交朋友,传技术,解疑惑。驻村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埂子村的村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村里农业发展亮点频现,村里14户贫困户中,已经有11户脱贫。将汗水洒在地里,将智慧播进人心,支林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