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大方:借力高铁效应 提速旅游发展

  冬日的阳光,温暖和煦。在成贵高铁大方站,一列试运行列车沿着铁轨呼啸而过。


  想一睹高铁“容颜”的人们,看着列车由远及近驶来,激动地叫喊着,“车来了,车来了,快拍个视频回去给家人们看。”这些日子,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距高铁站几公里的奢香古镇,人们热切盼望着高铁早日开通。走进古镇,楼房、亭台、高塔等复古建筑让人惊叹,青色的琉璃瓦、随风摇曳的风铃、真实生动的壁画、文化气息十足的对联、吉祥的大红灯笼、栩栩如生的雕刻……奢香古镇这种商、旅、住“三位一体”的创新设计,将贫困户与商业和旅游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而高铁,无疑是一只激发活力、推波助澜的“大手”。


  “我们正在探索新发展模式,推动搬迁群众从农民向市民转变。同时,充分利用国家4A级景区这块牌子,依托大方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旅游+易地搬迁’这个发展模式,把古镇打造成为展示大方旅游形象的窗口。”该县九驿街道副主任彭俍栋说。


  提起大方,人们很容易想到漆器。


  在奢香古镇,就有一家经营漆器的店铺,搬迁户李益先就在这里上班。


  “我们每件漆器都是纯手工制作,每件成品都要经历几十道工序。”看见有人进店,李益先热情地上前介绍。


  交谈中得知,李益先去年年底从该县兴隆乡搬迁到古镇。没过多久,他就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家里有老有小,需要人照顾,不能出远门。没想到搬来古镇后,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李益先说,每月工资1700元加提成,生意越好工资越高。


  说起即将开通的成贵高铁,李益先很激动。“巴不得高铁早点开通,多些游客来我们古镇玩,漆器的买家会越来越多。”


  无独有偶,李益先的心声,也正是刘玉平的期盼。


  “从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来的游客,很喜欢我们这些东西,好多人不仅自己买,还给亲戚朋友带。要是高铁开通了,来我们古镇游玩的人更多了,我们的生意也会更好。” 在古镇扶贫车间做竹编工艺品的刘玉平如是说。


  刘玉平是该县理化乡长春村金州组人,去年年底搬到古镇。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他和两个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起了这个竹编扶贫车间。在车间展示架上,做工精美的提篮、簸箕、果盘等让人爱不释手。


  “要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现在怕还住在山旮旯里。”刘玉平说,现在每天有七八十元收入,节假日时生意会更好,每天有五六百元的纯利润,平均每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


  顺着竹编扶贫车间一路往上,位于古彝文化广场旁边的古彝奢香酒店,虽是冬季,却人来人往。


  酒店大堂经理王海鸥告诉记者:“目前是淡季,住宿的人不多,但节假日期间房间却不够住。高铁即将开通,我们正在计划扩大酒店规模,希望来年旅游旺季时,能满足更多人的住宿需求,把游客留下来,进一步拉动古镇旅游发展。”


  话音刚落,九驿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永利也接过话说:“我们古镇也正在修建规模化、精品化的民宿——西溪酒店,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百分之七十左右。”


  说起奢香古镇的旅游发展,陈永利自豪地介绍起来。


  近年来,奢香古镇全方位收集整理彝族文化、奢香文化等民族文化元素,结合古镇建筑构造,通过传统文化、创意设计与民族元素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蜡染、禅茶、漆器、民族服饰、山地百货等文化主题馆,推动奢香古镇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实现旅游品质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建立县域导游库100余人,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服务旅游市场;全面推进游客服务中心、风采展示厅、厕所、生态停车场、监控室等公共设施建设,形成了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格局。(下转2版)   依托4A级景区优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探索“文化+旅游+就业创业”模式。引进珠绣、服饰、漆器、蜡染、农民画、竹艺、箱包7个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开展技能培训2104人次;鼓励搬迁群众结合自身特长,依托大方“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等品牌优势,开办特色小吃店、豆腐作坊等。


  坚持“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美丽大方”的旅游定位,打造集文化熏陶、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民俗体验、运动康养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小镇,结合周边宣慰府、奢香博物馆等旅游资源,推动大方文化旅游产业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多元化品牌格局。2019年以来,奢香古镇通过文旅结合延伸发展,共接待游客52.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形象,提高景区旅游质量和承载服务能力。”陈永利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奢香古镇花海梯田的霓虹灯亮起,红的、紫的、绿的、黄的、蓝的、色彩缤纷,照亮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