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七星关区:文化惠民出实招 “创文”工作见实效

  文化,彰显一个城市的魅力。文明,是一个城市进步的标志。


  以文化促文明,近年来,七星关区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措施,极大地丰富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全区出成果、见实效。


  为夯实文化阵地,丰富创文内涵,我区通过文化阵地建设,拓展群众文化视野,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和素养;通过新建、整合等方式,推动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小广场等全覆盖;通过配齐文化站工作人员,招募村级文化志愿者,使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目前,七星关区以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力推手,形成了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惠民体系。”在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樊国成看来,“创文”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核心是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养,以文化建设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七星关区多点开花。


  走进七星关区图书馆,如同进入知识的海洋。在图书馆建设方面,七星关区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已形成“一个总管+多个分管+若干个基层服务点”的总体格局。


  目前,七星关区图书馆已达三级馆标椎,建成实用面积5000平方米,藏书多达10万册,包含科学、哲学、艺术、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在管理方面,图书馆突出惠民便民特点,前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七星关区图书馆志愿者翟佩定期来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她介绍,市民仅需凭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办理借阅证,办理借阅证后就可以来图书馆借阅书籍。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6点,每周只有周三因整理内务而闭馆一天。


  每逢周末,七星关区图书馆格外热闹,但又不见喧哗,前来浏览、借阅的市民接连不断,大家各自挑选一本心仪的书籍,或坐下、或站立,静静地翻阅。


  “多看点书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这里借书很方便,也不收费,借阅时间长达一个月,一个月后如果没有看完还可以续借。”市民郑涛是图书馆的常客,每天回家路过图书馆郑涛都要去里面待上一小时,每到周末更是全天都泡在里面。


  城区的图书馆让市民乐在其中,农村的农家书屋也惠及每一位群众。


  “自从我们这里有了农村书屋,每天下午四点钟过后都有很多人来看书学习,他们需要什么书籍,需要学习什么方面的知识都会跑到农村书屋里面来。”长春堡镇清塘社区主任助理宋琼会表示,书屋建在村里,离农民群众更近了,打通了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在长春堡镇清塘社区,小小的农家书屋变成了群众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打发时光的好去处,文化惠民设施建设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起来,也让群众的文明程度与日俱增。


  “我刚从大学毕业,还没有考到工作。有时候感到压力太大就会来到这里,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我自己比较喜欢的科普性的书籍,也有很多关于驻村脱贫攻坚的内容,这些都是我考试能够用得上的。还有很多养殖的、病虫害防治、种植之类的,这些知识我自己的长辈们、村民们也能用得到。”农村书屋成了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李鋆备考、增长知识量的好去处。


  “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农家书屋的全面建成,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读报难的问题。目前,全区建成农家书屋482个,农家书屋每周开放5天以上,每周还要组织1次读书活动。


  与农家书屋一样,农村文化广场的建设也为农村群众搭起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成为群众沟通交流、增进情感、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


  在青场镇海寨社区,农村文化广场建起来之后,每天晚上都有一百多人到广场上唱歌跳舞、娱乐散步,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就能看得出农村文化广场带给他们的实惠。


  文明之花在文化广场上绽放,如今的青场镇,村村寨寨都建起了农村文化广场,广场设施齐全、干净卫生,俨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然而,各乡镇、村社广泛建起的农村文化广场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为全区开展送文化下乡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区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每年以乡镇、村为单位的文化下乡活动,以及各乡镇街道统筹辖区内的文艺宣传队展开的文化惠民演出达1600余场次。


  “今天文化下乡表演的节目中,脱贫攻坚、禁止滥办酒席这些节目与我们平常的生活很贴近。希望以后类似的节目多多推广到我们老百姓当中,让我们老百姓同样也乐起来、跳起来。”林口镇的李安秀不仅是文化下乡的受益者,也是其中的参与者。


  目前,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各种硬、软件设施建设,如今,文化惠民已经成为一双无形的手,推动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樊国成表示,作为区级文化单位,将继续加大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文化服务资源,提升全民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