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七星关区大屯乡三官寨村:不变的舞姿 别样的情怀

  孩子们练习跳衣角舞


  在七星关区大屯乡三官寨村,有着彝族独有的祭祀风俗,也有着彝族妇女独特的舞蹈——彝族衣角舞。


  带着好奇与期待,经过一番寻找,笔者见到了彝族衣角舞的第四代传承人——范欧。她虽年过半百,却依旧十分精神。穿上彝族服饰,当音乐响起,她便带着身边的孩子一起舞蹈,她们舞姿娴熟、优雅,在一个个舞蹈动作中把彝族衣角舞背后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彝族服饰的衣角很长,跳衣角舞时,人们便两手牵着衣角,伴着音乐翩然起舞,时而强健粗犷,时而和谐优美。舞蹈通常由二胡、牛皮鼓、笛子等乐器伴奏,跳舞时,舞者还会放声歌唱,尽情表达心中的喜乐悲欢。


  “以前交通不便,彝家女子出嫁,便很难回到娘家,思念双亲时,她们就跳起衣角舞。”范欧介绍,而模仿推磨、耕地、筛面、纺布等场景的舞蹈动作,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衣角舞题材不再局限于反映生活的艰辛,更多用在了热闹欢欣的场景,直至成为彝家人逢年过节的必备节目。


  现在,衣角舞传到了范欧手里,舞姿虽未变,可舞者的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她们热情高歌,把彝家儿女那份情谊用舞蹈向世人述说,并将它代代相传。


  农闲时,月光下,二胡声声,和姐妹们载歌载舞,是范欧孩提时难忘的记忆。入学后,学习之余,她也常和姐妹们唱唱跳跳。如今,范欧身边也带着许多彝族小女孩,她教她们舞蹈,是希望把衣角舞一直传承下去。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上学的同时舞蹈也不能丢,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以后孩子们走出大山,我希望她们能把衣角舞跳给更多人看。”范欧说。


  三官寨村彝族文化氛围浓厚,村文化站组建了文艺队,将学校作为活动场所,请寨中资深的老艺人为师,系统教授彝族传统舞蹈,范欧有幸成为其中一名队员。在学习中,她和队员们刻苦训练,认真表演,赢得了村民们的点赞。


  起初只是自娱自乐,后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衣角舞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范欧和其他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文艺队受邀参加金沙县马路乡的献山节、大方县凤山乡的火把节等,深受好评。


  从表达个人情感的舞蹈演变成团体表演舞蹈,在不变的舞姿下,衣角舞渐渐冲破束缚,成为彝家人茶余饭后的“闲情雅致”。如今,三官寨村的文艺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并在大型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无数彝家孩子,也对这门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她们身上,范鸥看到了彝族舞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