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毕节:风劲扬帆正当时

  连片的产业园区,生产有条不紊;广阔的田间地头,农民笑逐颜开;飞机腾空而起,汽车越岭翻山;乡村秀美如画,城市绽放新颜;干部精神振奋,群众跃马扬鞭……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毕节试验区这片广袤的土地时,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便铺陈在眼前。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拔穷根、摘穷帽的生动画卷;也是全市人民弃旧图新,迎接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


  “我们要突出抓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靠大项目拉动大投资,用大投资促进大发展;突出抓好城乡建设,树立‘当代精品、后代遗产’意识,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突出抓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突出抓好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切实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跟随新时代的步伐,毕节市委、市政府勾勒出的前行轨迹坚定且清晰,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带领全市人民砥砺奋进,书写着属于毕节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奏曲。


  引他山之石 谋发展之策


  “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家门口务工收入不比外出少。”贵州华耀服装有限公司厂房内,来自七星关经济开发区海子街店子村的付淑银正娴熟地操控着纺织机缝制服装。说起生活的变化,她感慨良多,“以前一家老小指望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活,一年苦到头,分文都没剩下,现在我一个月工资就有3000多元。”


  贵州华耀服装公司是2016年毕节市引进的重点项目,于2017年2月投产,现已建成针织、梭织、外衣、印绣花四大板块,有员工1000余人,其中约三分之一是附近的贫困户。


  “农民变身上班族,挣钱顾家两不误”。时下,这句顺口溜在毕节乡村颇为流行,它真实地反映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面貌。越来越多像付淑银一样的普通群众一改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穿上了工作服、干起了技术活、准点上下班、按时领工资,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外来企业”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毕节市紧扣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开展投资促进工作,抓住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围绕产业链条上下游目标龙头企业精准招商,靠大项目拉动大投资,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


  为使招商引资工作见新成效、上新台阶,毕节着重在主导产业定位、招商引资方式、重大活动推介、整治营商环境、体制机制保障方面下功夫。全市投资系统按照“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招商推动”的要求,坚持“抓开放就是抓招商,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谋划推介,提升投资信息转化利用率。同时,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升级需要,聚焦精准脱贫抓招商、对口帮扶抓招商、领导带头抓招商、产业链条抓招商、要素供给抓招商,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工作,使招商引资成为推动毕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关键一招。


  2017年,全市新引进合同项目788个,新增投产项目733个,成功引进500强企业6家;2018年,全市新引进先进制造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五大产业项目511个,新引进优强企业226家、高新企业21家、500强企业7家;今年1至7月,全市完成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86.12亿元,引进农村产业革命特色产业项目213个、工业项目14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88个……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彰显着毕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引凤筑巢”能力进一步巩固,招商引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加强规划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时下,走进金海湖新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程车在新开辟的道路上来回穿梭,一栋栋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一片片高端住宅区拔地而起,昔日泥沼之地摇身变成依山傍水、林茂花香的湿地公园……


  作为毕节市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战略的主阵地,金海湖新区正紧紧围绕满足毕节未来行政办公、商贸物流、教育医疗、居住娱乐、养老养生、高端产业集聚等综合服务职能的需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的要求,以建设产城融合示范新区为着力点,以路网建设为突破口,以职教城建设为主战场,以安置房建设为大保障,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毕节市按照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不断加大各项工作的推进力度,全市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毕节中心城市为核心、各县城为骨架、中心镇为支撑、一般小城镇为补充的多层次城镇体系格局。


  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强力推进七星关至金海湖至大方一体化发展,并以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百里杜鹃为支点,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通过大力实施小城市群(县城)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带动产业与人口集聚,建设多元化、山水特色鲜明城市。


  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城镇路网、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老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强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科研等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配套建设超市、菜市场、社区养老等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方便居民文体活动。


  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改善城镇化的外部环境,形成有利于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安排。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深化户籍制度、区划调整、土地综合利用、劳动就业、金融、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制度改革,全面激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快速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截至2018年年底,毕节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42.5%,城镇人口约34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8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176公里;累计建成特色小城镇120个,完成项目投资154.35亿元。


  优化公共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


  若时间往前推移两年,赫章县罗州乡海子村半坡组的村民施启江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今天还能健健康康地生活。


  2017年7月,施启江罹患重病,前期治疗花费6.4万余元,后续费用难以为继,陷入绝境的他几乎放弃了求生的希望。关键时刻,赫章县相关部门启动医疗保障政策,通过基本医保报销3.6万余元、大病保险报销9700余元、医疗救助7100余元、临时救助2.8万余元,帮助施启江渡过难关。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近年来,毕节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服务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全市上下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破解教育、医疗、社会救助、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教育、医疗、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用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传递幸福、温暖万家。


  强力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毕节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思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教育保障,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毕节市秉持“国策为要、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任务,以公共卫生为核心,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加强医疗基础卫生建设,强化医疗保障工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加大低保兜底力度,促进全面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疗保障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妇幼保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营医院快速发展。


  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毕节市每年都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写进十件民生实事,实施一系列公租房建设、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工程,帮助城乡困难群众以低成本改善住房条件及居住环境,圆了无数困难群众的安居梦。截至目前,全市公租房竣工10万余套,分配入住9.7万余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7万余户,有效改善了部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毕节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为重点,在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兴办产业、惠及民生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文化阵地、强化文化队伍、塑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惠民等举措,不断增强老百姓文化获得感。目前,全市9个图书馆、9个文化馆均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乡村文体广场覆盖率达82.3%;全市3935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向社会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文化设施面积达389.39万平方米。


  强化改革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没想到在毕节办理外资手续这么方便!”日前,宝蜜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加坡客商何有德在毕节顺利拿到项目证照时,开心地为毕节全程代办服务“点赞”。


  宝蜜贸易有限公司是赫章县引进的外资企业。因该外资项目手续办理涉及部门和环节较多,为确保该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营业,毕节市代办服务中心迅速制定代办服务专门方案,加班加点办理完成该项目涉及的工商注册、外资备案、外贸经营者登记备案、海关收发货人注册登记等手续。从申请到办结,仅用了两天时间。


  这是毕节市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全市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社会活力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毕节始终坚持先行先试,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注重探索用发展解决问题的体制机制,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精准发力,定向施策,推出了内陆开放型经济、农业和旅游供给侧、工业转型、商事登记、城市低效土地再利用、大数据引领区域科技创新等“大发展”改革。


  2014年6月,毕节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试点工作,通过减少工商注册登记前置审批,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减少行政审批成本,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


  2014年12月,毕节市率先在全省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将过去三证的办理程序改为由工商部门一个窗口对外开展登记服务工作,实行“一表申请、一门受理、一次审核、信息互认、一个窗口发照、档案共享”登记新模式,进一步简化了市场准入程序,提高了市场主体登记效率。


  2016年4月,毕节市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全市1504.9万亩承包耕地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有效解决农村承包土地存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和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矛盾纠纷。


  2017年,毕节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安排部署,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放”的含金量、增强“管”的有效性、提升“服”的满意度,简政放权进一步规范,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减负力度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


  一次次的改革创新,是对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举措,进一步加快了毕节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毕节市“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