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大方县兴隆乡:“五个统一”解难题 “村社一体”发展大产业

  金秋时节,在大方县兴隆乡青杠村韭菜基地,放眼望去,一垄垄绿油油的韭菜连片铺开,随风起伏,一派生机盎然。


  村民们说,这里过去都是一些海子田,种植水稻效益不高,加上大部分年轻人出门打工,没有劳动力,基本上都丢荒了。


  在基地指导村民种植韭菜的毕节市大园子公司负责人张勇介绍,自去年以来,公司在青杠村流转1000多亩土地种植韭菜,亩产值达7000元左右,效益是种苞谷的10倍,加上村民能够就近就地务工,因此,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每天在基地务工的就有七八十人。


  正在移栽韭菜苗的村民晏仲银高兴地说,她家以400元一亩的价格把4亩土流转给大园子公司,除了1600元的租金外,在基地里打工每天也有80元的收入,虽然两个月来只是陆陆续续在基地里做点零工,但算下来也差不多有3000元,比过去种苞谷划算多了。


  海花草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产业,也是兴隆乡一项增收致富的产业。过去,菱角、青杠、石板等村的村民就有采挖和贩卖野生海花草的习惯,随着采挖野生海花草的人越来越多,野生海花草越来越少。


  2016年,石板村村民李声喜多次到江西、湖南等地考察学习人工种植海花草技术,尝试种植了10余亩并获得成功。看到希望的李声喜通过流转100余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去年,光海花草一项的收入就有20多万元。


  今年,李声喜发动二三十户村民种植海花草。由于种植海花草比种植其他农作物效益高,投入的资金、劳力也少,而且技术要求不高,村民种植的积极性都很高。


  正在分拣海花草苗的菱角村村民陶光碧高兴地说,去年种了6分地,才采收三分之一就卖了3000多元。今年,陶光碧一共种了2亩海花草。陶光碧说,海花草价格高,而且也不愁销路,自己种更划算。


  一年时间,小韭菜等成了大产业,海花草有了好受益,秘诀原来在于一个“五统一”破解了五大难题——


  统一土地入股经营,破解“谁来种”的难题。为破解集中流转土地农户收益较低、单家独户生产规模难以形成这个“瓶颈”,在全乡8个村(社区)分别成立由村集体主导的“村社一体”合作社,让群众将自己的承包地入股到村集体,统一交由村集体规划种植。目前,全乡已经吸纳1240户农户加入“村社一体”合作社。


  统一产业种植规划,破解“种什么”的难题。各村集体合作社坚持“能种什么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的原则,围绕“四个万亩”的目标,将入股土地统一规划,形成了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目前,全乡已打造出了两个韭菜产业示范带2000亩和两个小蒜示范带1800亩。


  统一生产要素保障,破解“怎么种”的难题。为了保证种植的品质和产量,村集体合作社及时介入种子种苗市场,凡是入社的农户,统一由合作社提供种子。同时,村集体合作社在土地翻犁、开沟开箱、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做到了全程跟踪管理。


  统一市场保底销售,破解“卖给谁”的难题。立足种得出、卖得好,村集体合作社依托贵州云贵蔬果公司、贵州快八科技公司、毕节大园子公司,采取保底或订单销售方式,与社员签订保底销售和订单销售协议,让社员吃下“定心丸”,有效保障社员的基本收益,提高了种植积极性。


  统一集体确权分红,破解“如何带”的难题。将扶贫资金作为“资金股”入股村集体合作社捆绑贫困户,将社员入股土地作为“资源股”定价入股。盈利部分先行提取贫困户固定分红资金,剩余部分则用于社员分红、滚动发展资金和村集体积累资金,有效保障扶贫资金滚动发展、发挥效益。


  目前,全乡已规划种植了韭菜、辣椒、小蒜、海花草等特色产业,同时,发展养牛、养蜂、养猪等“短平快”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产业调整之路越走越宽敞。


  “在产业推进中,兴隆乡紧扣大方县‘3+2+N’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万亩韭菜、万亩小蒜、万亩蔬菜(辣椒)、万亩经果林‘四个万亩’的发展目标,选好特色产业,拓宽增收之路,为打赢‘夏秋决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兴隆乡党委书记肖华说。


  走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景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