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毕节 > 正文

重访乌江 | 双坪的“南药北菇”

  “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度用来形容贵州破碎的地形。但在乌蒙山腹地的赫章县双坪乡,这样的描述似乎并不适用。



  作为全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镇,双坪最不缺的就是连片的坪子和坝子。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气候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发源于岔河村的地下溶洞伏流与发源于犀牛山村的地下溶洞伏流一同流向赫章县罗州镇,汇成乌江北源六冲河上游的支流之一。



  在河水切割下,双坪乡被巧夺天工地分为南、北两大片区。双坪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南片区主要发展中药材种植、在北片区主要发展食用菌产业。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方式,动员群众报团取暖。


  “南药北菇”,助力双坪落实“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


  云卷云舒,巫开坪子上“南药”成片


  8月2日上午9点,团团浓雾笼罩在巫开坪子上,目光所及之处,白茫茫一片。10点30分左右,云开雾散,太阳探出了头,阳光一泻千里,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半夏基地郁郁葱葱。


  2018年11月,贵州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中巫开坪子连片的肥沃土地,在安山、高明、营兴、双坪4个村建设2500亩半夏种植基地。根据测算,半夏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4,按每亩投入12000元计算,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保底回收,预计每亩可产生18000元毛收入。公司与营兴村、双坪村、高明村合作社签订协议,按照纯收益的万分之三分红,逐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为助力脱贫攻坚,半夏基地除积极动员农户利用土地入股外,还优先雇佣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拓宽增收渠道。基地涉及的300户贫困户,每年每亩可保底分红500元,脱贫路上再迈一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坪乡的“南药”产业,并非贵州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家独大,而是培育多家种植主体,按不同的发展模式带动。



  安山村种植大户李开阳创办了赫章县山地高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1000亩半夏种植基地。该基地与村“两委”合作,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践行“三变”改革,动员村民以土地、农家肥、劳动力入股分红,带动全村贫困户41户174人。李开阳与村“两委”约定:项目纯收益的0.3%归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河水清清,大田坝里“北菇”飘香


  在双坪乡河泉村和新田村,292个大棚鳞次栉比排列在山间的大田坝上,夏日骄阳下,塑料薄膜反射出耀眼的白光,斑驳地折射在山坡上,别有一番景致。



  资料显示,河泉村和新田村的食用菌种植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756万元,其中包含市级帮扶资金200万元,县扶贫办帮扶资金250万元,全乡21个贫困村入股资金210万元,市级民族宗教发展资金46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50万元,是典型的市、县、乡、村共谋发展的缩影。



  眼下,香菇正值采摘期。站在贵州菇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新田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浓烈的香味阵阵扑鼻。



  “今年有100万新棒,已经上架的有20多万棒,剩下的要陆续上架,全部上架后预计产值约200万斤。每天,大棚基地里都有20多人务工,能采菇500多筐。香菇发往全国各地,主要俏销广东、四川、广西等省。”拥有20多年香菇种植经验的浙江人曹立水说。


  在食用菌种植基地72号大棚里,25岁的河泉村村民刘美玲正提着篮子全神贯注地采摘香菇。“因为要照顾小孩,返乡后,我就在这里干活,每天80元的工资,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加上老公在浙江务工的收入,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没问题。”


  双坪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恒大援建184个大棚外,乡政府还出资建设了108个大棚,以“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248户,每户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1200元。


  夏之和弦,为秋之序曲。绿意盎然的半夏和香气浓郁的食用菌成了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共同勾勒出双坪乡的产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