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安顺 > 正文

瓜果飘香喜丰收 这一年 安顺农业收获满满


  冬季,走进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新沟村,脐橙、椪柑、黄果等水果进入了采摘期,远远望去,金灿灿、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一幅丰收景象映入眼帘。


  紫云绿色无公害蔬菜畅销香港,镇宁蜂糖李、百香果远销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普定韭黄成为了浙江“吃货”的最爱,关岭牛肉走向了上海市民的餐桌......


  过去一年,安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八要素”,大力实施“五步工作法”,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及500亩以上坝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及产业脱贫攻坚,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稳步较快发展,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在产业选择上,安顺围绕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金刺梨、食用菌、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9个特色主导产业,出台特色产业推进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大力推进玉米调减发展替代作物种植,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坚持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抓手,对现有核实的全市131个坝区逐一摸排,编制“一坝一策”实施方案,出台坝区产业发展政策。按照“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品种率先突破”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金刺梨、食用菌、辣椒、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9大特色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绿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样板坝区、54个达标坝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石漠化治理等农业项目建设,坝区农业有效灌溉率、道路通达度、土地流转率等建设指标平均达到省级标准,坝区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在培训农民上,全面开展“千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春耕秋种期间累计办各级示范点120个25.55万亩,开展技术培训428期,培训人次3.1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6.6万份。


  通过技术培训,农民生产种植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安顺全年蔬菜种植211万亩、食用菌2.8亿棒、辣椒25.18万亩、茶园4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8万亩)、水果104万亩(含西瓜、草莓、刺梨)、中药材54.23万亩(含食药兼用)、肉蛋类总产量24.5万吨、水产品产量2.74万吨;烤烟完成收购7.48万担;粮食总产87.71万吨、油菜产量10.38万吨。



  在技术服务上,围绕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示范推广,开展绿色防控示范推广面积77万亩,开展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示范面积15.5万亩。


  全市大力实施“万名农技人员下基层”活动,春耕秋种等关键时节,我市采取以市级包县服务、县级包村推进、镇村上门服务为保障,将技术服务体系延伸到镇村,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144人,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000余期(次),培训农民10万余人。按照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掌握1至2项产业生产技能的要求,实现了脱贫村农技服务全覆盖。依靠科技进步,全市131个坝区亩均产值达6205元。农业土地产出率5.31万元/公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9年,全市预计完成整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等资金20.13亿元。通过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101个,完成资金投放的项目68个,投放资金24.61亿元,实际使用资金19.5亿元,资金使用率为79.2%。同时,进一步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投资,以4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通过财政引导、招商引资、企业投入、合作社自筹等方式,累计投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资金达110.1亿元。落实惠农补贴,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耕地地力保护、生猪生产临时性补贴等各类涉农补贴11.26亿元。开展农业保险,积极开展蔬菜、水果、茶叶、育肥猪、能繁母猪等特色农业保险,帮助农户规避风险,最大限度保障种养业收益。



  全市以500亩以上坝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园区、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一带两区”为平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大力推进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金刺梨、食用菌、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9个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40个省级、83个乡级农业园区;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857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21家;新增1个国家级、7个市级龙头企业,累计建成3个国家级、74个省级、24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44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关岭牛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初步构建,种草、养殖基地、屠宰加工、餐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创建成效显著,重点围绕安顺山药、白旗韭黄、关岭牛、金刺梨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品牌,着力扶持发展百灵、柳江、聚福菌等一批农特品牌,全市累计申报农产品商标1960件、农畜地理标志产品23个(含农业、原工商、原质监认证),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326万亩,绿色食品获证5个,有机产品获证31个,有效促进了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



  构建稳定产销体系,加快推动蔬菜、禽蛋、肉、粮油等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持续、稳定、定向供给学校食堂,制定了《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方案》《校农产销对接实施方案》,将“校农对接”“产销对接”作为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从生产源头到订单销售上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强化品牌创建。重点围绕安顺山药、白旗韭黄、关岭牛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绿色优质品牌,引导全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学校和采购商需求,按订单安排生产,确保学校、医院、超市需求,让安顺农特产品稳生产、卖得好、不断档。持续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


  同时,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如茶叶、蔬菜等,组织县区及企业远赴重庆、青岛、西宁、深圳、汕头、上海、广州等地开展坝区农业产业招商、绿色生态农产品推介等活动,强化引导宣传,以活动招商、以产品招商、以商招商,通过大招商、大项目促进农业大发展,形成了我市“三农”工作积极主动、力争上游、增比进位的大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农业招商引进项目资金51亿元,落地资金4.71亿元。



  在利益联结上,通过大力推广“三权”促“三变”改革,全市“流转土地收租金、资金入股领股金、入企打工挣薪金、集体收益享利金”四条渠道带动农户18.87万人。


  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农业部门数据及初步评估,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60亿元,较上年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较上年增长10.5%,农村经济两项主要指标均排位全省前列。特色产业同比较快增长,全年蔬菜、食用菌、辣椒、茶叶、水果、中药材、肉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15.3%、40.25%、10%、16.44%、12.7%、6.3%、14.44%、21.81%,可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产业脱贫攻坚累计带动5.28万户、18.06万人次。



  在基层党建上,全市共调整选派1008名双书记,派驻3805人到村驻村;选派处级、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724名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引导推动产业发展,全市涌现出塘约村、大坝村、秀水村、小河湾村、高田村等一批先进典型及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