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安顺 > 正文

“菜园”里的“雁归族”,他们活跃在这里



  四大寨乡纳容村佛手瓜种植基地


  在紫云自治县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的决胜时刻,有一群“雁归族”活跃在麻山。当初,他们因家乡闭塞外出务工,到广东、宁夏等地的大型蔬菜种植场,靠干苦活累活赚钱以谋生计。而今,在国家大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家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他们纷纷带着技术、带着市场、带着情感返乡发展蔬菜产业,不仅为自己找到了致富之路,也为促进紫云蔬菜产业发展、带动乡亲就近就业增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带着技术回乡

  深山沟建起蔬菜园


  韦朝忠是“雁归族”中的一员。


  12月18日,紫云自治县猴场镇马寨村田坎组寨前山沟里,村民韦朝忠正在调试抽水机,准备将山沟里的水抽送到2.2公里外的梯榜田去浇灌蔬菜。抽水机旁有一个新建蓄水池,从山沟淌出的小股泉水汩汩流入蓄水池中。


  “为把山沟的水抽送到梯榜田去浇灌蔬菜,今年10月,我投资9.6万元修建了这个蓄水池,从目前的蓄水情况看,勉强能浇灌梯榜田上的210亩蔬菜。”韦朝忠说。


  记者跟随韦朝忠来到梯榜田上,站在新建的简易工棚前向四周望去,有的梯田里已长出绿油油的蔬菜,从山沟里抽送来的泉水哗哗地淌入菜田,几位村民正给刚出土的菜苗浇水。


  “11月下旬播的种,经过20多天的管护,长势较好,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收割蔬菜了。”韦朝忠指着一块菜田说,这是他回乡创业种植的第一块菜田。


  讲起回乡创业发展蔬菜产业,韦朝忠打开了话匣子。


  7年前,不满足于贫穷的生活状态,他带着妻子外出务工。几年间,辗转广东、河南、宁夏等地的大型蔬菜种植场,从不会割菜到割菜能手,从不懂蔬菜种植技术到大型蔬菜种植场的师傅,蔬菜种植场的所有工种他都干过,积累了他回乡创业发展蔬菜产业的技术资本。


  “在外务工的几年,通过摸索和努力,逐渐掌握了蔬菜种植的相关技能技术,薪酬待遇从月3000元攀升到月15000元,收入看上去虽然很可观,但人在外却照顾不了老人和孩子。”韦朝忠说。


  今年9月,韦朝忠与韦小四兄弟俩回到家乡,在猴场镇政府及马寨村村委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凭借自己学到的蔬菜种植技术,将马寨村田坎组荒了多年的梯榜田开发出来,种植菜心、芥蓝等销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韦朝忠兄弟俩带着技术回乡创业,把田坎组丢荒了多年的良田开发出来发展蔬菜产业,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为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创造了条件。我们村党支部大力支持。”马寨村党支部书记潘英洪如是说。


  带着“市场”回乡

  紫云蔬菜远销粤港


  在紫云,韦朝忠兄弟并不是猴场镇最先带技术回乡创业发展蔬菜的人。


  去年,猴场镇街上的谢顺超,利用该镇尅座田坝较好的土壤、气候条件,回乡在尅座田坝种植了800亩蔬菜。


  1992年外出到广东务工的谢顺超,一直在蔬菜种植场干活。经过自己的努力,从蔬菜种植场的普通工人,一步一步干到蔬菜种植场总管。多年的蔬菜种植场经验,谢顺超不仅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还拥有了自己的蔬菜销售渠道。


  为带动家乡蔬菜产业的发展,谢顺超不仅在尅座村流转了800亩土地发展蔬菜产业,他还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技术指导等,让农户分散种植蔬菜共计700亩,并以每斤1.5元的价格保底回收,统一销售到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一带。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销售市场很重要。


  谢顺超在打工期间,结识了不少蔬菜销售市场的客户,为回乡发展蔬菜产业打下很好的市场基础。“我在广州、东莞、深圳三个城市的蔬菜批发销售市场,各有一个面积40平方米的铺面,每个铺面每年的租金达16万元,并且还配备了运输蔬菜所需的冷冻车辆。”谢顺超说,好在家乡的交通环境改善了,对回乡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了较好的交通环境,紫云的蔬菜,头天中午装运上路,第二天凌晨就到达广东了。


  “今年春夏,谢顺超除了把自己种植的蔬菜和与农户合作种植的蔬菜运销到粤港市场外,还把附近农户自己种植的白菜苔、佛手瓜、油菜苔等蔬菜,以每斤1.5元的价格收购运销出去了。”猴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通云说,尤其本地菜苔丰产季节,谢顺超每天在尅座村收购3万斤菜苔运销粤港市场。


  今年秋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谢顺超把蔬菜产业规模扩大到紫云四大寨乡、坝羊乡等乡镇。


  在四大寨乡,谢顺超与乡政府(及村合作社)合作,在该乡纳容、落城、噜嘎等村共种植了1000亩佛手瓜,按照合作协议,政府负责流转土地、种子,他负责技术、种植管理和销售,种植的佛手瓜以采摘菜叶尖为主,统一收购销往上海市场。


  在坝羊乡,谢顺超同样以“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红院村、大坡村(500亩以上红院坝区)发展了1800亩蔬菜产业,均统一销往粤港市场。


  带着情感回乡

  就近就业助民增收


  这群“雁归族”活跃在麻山努力创业,不仅为自己致富,更有带动乡亲脱贫的责任感。在外从事蔬菜行业多年的李和益,3年前带着一批长期在广东惠州、东莞一带的蔬菜种植农民工回乡,在火花镇江纳村、四大寨乡落城村建成了乐欢蔬菜园和盛腾蔬菜园。


  记者走进四大寨乡落城村盛腾蔬菜园,20多位村民正在收割菜心,另外10多位村民在管护菜苗和翻耕播种。


  “播种生长出来的菜苗不均匀,需要选择拔掉长势不好的菜苗,留下茁壮菜苗。”管护菜苗的落城村村民韦兴玲说,一般情况下,“返租倒包”种植菜心的她们,上午翻地、播种、施肥、管护,下午收割菜心。


  “在我的蔬菜园干活的工人,大多是以前在广东蔬菜种植基地一起共过事的乡邻,她们都是熟练工人。”李和益说,为激发村民们干事激情,他与村民们达成了“返租倒包”的合作种植模式。


  “返租倒包”就是蔬菜园(及公司)从村民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再承包给农户种植蔬菜,公司提供耕地设备、肥料、种子、技术指导等;农户投工投劳种植,生产出来的蔬菜按照每斤0.6元的价格收回,这种方式,很好地激活了农户的种植激情,既增加了公司的效益,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菜心、芥蓝采取‘返租倒包’模式,但一些时令蔬菜只能计时薪酬,大多工种以80元一天计酬。”李和益说,在盛腾蔬菜园干活的村民有近100人。


  “在盛腾蔬菜园参与‘返租倒包’种植蔬菜的农户有40余户,她们结合自己的劳动能力,‘返租倒包’相应面积的地块。”李和益说,在家门口“返租倒包”种植蔬菜的农户,若每天收割600斤菜心就能获得360元钱,年平均下来,每月收入可达8000元。


  近几年来,在紫云有不少从事蔬菜行业的回乡创业者,他们不仅有想法、有技术、有能力,而且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情怀,他们外出务工,学到技术,掌握了市场,雁归故里,反哺家乡,带动家乡父老发展产业。据了解,目前,在紫云全县,回乡带动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农民工就有近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