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 > 正文

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观察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章璐 阮甜 孙良记

  每年,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以下简称“大学城”)毕业生人数约占5万人,数据的背后是学生就业的压力,是考验政府留住人才的谋略,同时也是影响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临各式各样抢夺人才、储备人才的“招数”,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开辟了一条以产业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道路。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开辟了一条以产业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道路。图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双创园。(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管委会供图)_副本.jpg

图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双创园。(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管委会供图)


  把产业作为人才培养的落脚点


  如何将大学城人才培养与贵安新区乃至贵州主流产业发展相结合,解决企业所需人才问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问题,成为目前大学城需要突破的难点。


  “所谓主流产业实际上指的是大数据产业。”大学城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创业创新服务部)部长李悲鸿认为,大数据的概念比较广泛,严格地讲大数据是一种手段,必须将其具体应用才能形成大数据产业。


  “不是每个高校毕业生都能够到大数据应用型的企业就业,他们在分析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上的能力和专业性还达不到。”李悲鸿告诉记者,贵安新区将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业来培育,急需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来满足大数据产业发展。


  怎么办?于大学城而言,就地培养人才是最科学且高效的。2017年下半年,以产业为导向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顺势而生。该改革分别从强化顶层设计、保障政策方案落地,强化双创体系建设、激发人才自我培育,强化产业导向建设、搭建合作培育平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等方面着手,加快培养适应贵安新区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急需的紧缺人才,为促进贵安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把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新引擎


  “当前职业环境、创新趋势、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高度复合,但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却滞后于实际发展与应用,培养的载体还局限于校内实验室。”李悲鸿表示,把高校输送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高度匹配,地方政府在中间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也就是说,只有当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才能擦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火花。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学城实施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得到了充分证实。


  ——详细制定《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324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该意见从优化校企合作、搭建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校企项目品牌合作试点、建立校企人才交流机制、加快实训基地平台共享、搭建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建设高校创业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八个方面,推进高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其中,“3”即为三个月的短训计划,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每年从企业选派100名技术骨干到高校上课,高校每年选派100名教师到企业上班等方式,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2”即大力推进大三大四学生两年培养工程计划;“4”即推进大学四年数据课程植入,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科学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制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政策措施(试行)》,不断完善“高校苗圃、双创加速、产业放大”三级孵化培育体系,优化提升4万方的大学城双创园,做大做强29万方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并启动了5万方的师大联合创新基地……


  2018年,大学城实际新增创业企业300家,其中,大学生创业占125家。截至目前,大学城累积注册企业2891家,新增就业3800人,累积带动就业人数13000余人。


  ——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如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和贝格大数据合作共建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实施推动着教育体制、教师传统观念等方面的转变,能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李悲鸿说。


  把优势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点


  与其他地方相比较,贵安新区在培养产业性人才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大学城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针对性,不是盲目地追求所有产业,而是围绕省“三大战略”充分考虑定性。


  另外,“两库”(人力资源库、大数据库)成为贵安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


  其中,“人力资源库”具体代表“两城”,即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据了解,“两城”共约学生50万人,每年毕业生高达10万余人,贵安新区守着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库”,把人留下来并有效地输送到当地企业,显然,光从政策上下功夫远远不够。


  “还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让企业主动和学校保持一种良性沟通,形成一个校地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状态。”李悲鸿说。


  “大数据库”指的是贵安新区已成功引进高通、苹果、华为、三大运营商、腾讯、富士康等一批大数据相关企业,自然形成了数据库,这无疑为新区产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贵安新区在投融资上,通过成立基金公司来扶持创业型团队。大学城引进“双创医院”专门为这一类中小企业“问诊把脉”,无论是缺资金、核心技术、还是缺市场等,都将第一时间为其“对症下药”,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生存竞争力,为其在共性需求、个案跟踪方面提供统一的、专业的综合类辅助解决方案。


  “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施行,实际上与新区的整个产业培育和招商有关,高度契合了新区的发展战略目标。”李悲鸿进一步解释道,产业落地要有人才做支撑,怎样使人才不外流,把高校毕业生引进到当地企业中,并积极为新区作贡献,这不仅需要学生、学校、企业、政府、银行形成一种闭环的良性链条发展,还需要政府充分撬动其中某一环的杠杆作用。实际上,大学城施行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正是朝着这一方向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