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 > 正文

乱石滩种食用菌 2万村民笑开颜

文/图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蒋洪飞


  9月初秋,在遵义市务川县黄都镇,当地村民正在一片250亩的食用菌基地里忙碌着。很难想象,这片基地在2011年前,还是一片任洪水年年冲刷的“水打坝”乱石滩区,根本无法种庄稼。如今,它却能给当地贫困户增加收入。据悉,近几年,黄都镇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全镇3万余人有2万多村民从中受益。


微信图片_20180921202201_副本.jpg

村民采收食用菌


  “水打坝”年年歉收 整治后种上食用菌


  初秋时节,一场小雨过后的黄都镇,远山云雾围绕,空气格外清新。被黄都河环抱的黄都社区宋家院子门前的大坝子里,一棒棒黑木耳正在萌芽;一个又一个的大棚里,香菇正从菌棒里努力往外钻。

  “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一个月有2000来块钱,这还不算土地流转的费用。”正在忙着放菌棒的黄都社区贫困户黄声飞说,除了务工收入,每年她还要从流转土地的公司领到15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算下来不比在外打工差。”

  事实上,宋家院子前的这块总共250亩的食用菌基地,大部分系通过土地复垦项目,从日渐扩大的河滩“抢回来”的土地资源。

  当地老人介绍,以前这片基地因紧邻黄都河下游,每到汛期大水,因缺少防洪堤坝,沿河的大多数良田,总会被洪水卷去一块。洪水过后,百姓不得不自行投工投劳,从远处挑来泥巴进行复垦。

  “但第二年的洪水,又会卷去良田。”当地老人说,无法战胜洪魔百姓只得放弃,年复一年河道越来越宽,这片耕地,变成了“水打坝”,原本平整的耕地被洪水冲来的乱石覆盖成为荒废的乱石滩。

  2011年,省国土资源厅在黄都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经过9个月的施工, 在这一片净增了50余亩耕地。后来又经后续整治、移方填地,这一片“水打坝”终成可种庄稼的沃土。“这个食用菌基地将带动15户精准贫困户出列。”黄都社区总支书记胡晓帮说。

微信图片_20180921202215_副本.jpg

村民采收食用菌


  产业基地遍布各村 带动全镇2万余人

  黄都镇党委组织委员肖婵介绍,食用菌基地,只是黄都镇走产业脱贫之路打造的“五园四线”布局基地之一。最近几年,该镇在各村大力发展脱贫致富产业,让全镇8000余贫困人口受益。

  在黄都镇黄都社区赵家院子,村民赵宏杰正忙着在自己的辣椒地里采摘辣椒。这位连续种了3年辣椒、从“辣”产业中尝到甜头的村民,如今是村里的技术带头人。

  “2015年种了20亩,卖了2万多元,投入不过几千元。”赵宏杰说,算账下来比种玉米划算,他逐年扩大规模,去年他的60亩辣椒带来7万多元收入。“今年已经卖了4万多块钱了,目前还在采摘。”他说。

  赵宏杰种辣椒挣到钱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数十户村民陆续加入进来。黄都镇党委书记陈波说,目前黄都全镇发展特色辣椒种植农户5000余户,其中涉及精准贫困户1500余户,种植农户亩均增加近3000元。


微信图片_20180921202211_副本.jpg

村民晾晒食用菌


  在黄都镇云丰村,当地利用“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700余亩发展起了特色循环轮作农业,羊肚菌与高粱循环轮作。9月初秋,当地村民正在刚收割高粱的地里种植羊肚菌。

  在该镇黄都社区及大竹、桂花、三合等村,一片片辣椒、黑木耳、果蔬等基地里,不时有外地客商驾驶货车上门收货远销重庆等地,这些基地,正在充实当地百姓的腰包。

  黄都镇党委书记陈波说,近年来,黄都镇党委按照“五园四线”产业布局,引进扶贫项目,在4条主要公路沿线大力发展产业,推进产业全覆盖,以“一村一品,长短结合”为目标,加快推进绿色蔬菜大棚、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增加百姓收入。

  目前,黄都通过发展茶园2。4万亩、辣椒3万亩、黑木耳香菇300亩、羊肚菌高粱700余亩、果蔬300亩及烤烟等产业,带动2万余当地村民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