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 > 正文

播州:沐浴改革春风 拥抱美好生活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通讯员 丁思江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播州区花茂村考察时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播州84万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如今的播州,包容开放、人文荟萃、充满活力,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8年秋分时节,正值收获的季节,播州农民欢天喜地迎来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大农民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播州大地上,稻黄撩人醉,处处丰收景。


  茅栗镇金山村生态水稻喜获丰收1   朱小松摄_副本.jpg

茅栗镇金山村生态水稻喜获丰收(朱小松 摄)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四十年来,改革开放风雷激荡,书写了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四十年来,播州区委、区政府(原遵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落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更甜美了。


  播州区委书记黄国宏表示,今天的播州,正用如诗如画的山水、瑰丽多彩的文化、精雕细琢的乡村、绿色环保的生态、休闲无忧的生活,喜迎八方宾朋,广纳四海嘉宾。


  产业兴农业强 乡村振兴展新颜


  千百年来,播州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这片肥沃的土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播州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播州区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播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84万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对遵义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农民住房实现了从茅草房到木瓦房,从木瓦房到砖混结构小平房,再到小康房。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自来水全履盖、通讯畅通,通组路不断延伸,绝大部分已油化硬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极大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得以进一步增强。


枫香镇花茂村绿动九丰合作社大棚蔬菜优质高产1   朱小松摄_副本.jpg

枫香镇花茂村绿动九丰合作社大棚蔬菜优质高产(朱小松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播州区农业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播州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持续向现代都市大农业转型,谱写了“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发展新篇章。2017年度播州农业总产值达87.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达12945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5.2%。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过不断发展,播州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一县一业”架构的转变,形成了颇具代表性的四大支柱产业,商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一是温氏一体化种养模式促循环农业促养殖方式裂变发展。随着温氏一体化循环农业项目的全速推进,种猪3.5万头,带动1000余户家庭农场发展养殖业,带动全区实现年出栏100万头生猪的目标。二是绿色“稻+”种养模式产业化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形成。播州通过引进扶持山至金、卓豪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绿色“稻+”综合种养工程,面积达12万亩,引领绿色“稻+”种养模式产业化全产业链发展。三是优质辣椒产业裂变发展态势显现。2017年播州种植辣椒43.1万亩,2018年实现辣椒种植面积45.6万亩,随着重庆火锅集团入驻乐意园区,播州辣椒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四是绿色生态时蔬日益壮大,“菇行天下”优势凸显。播州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每年种植无公害蔬菜达45万亩以上,产量85万吨产值15亿元;通过引进泉源菌业带动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2018年将实现年产0.8亿菌棒的生产能力。


QQ图片20180920103911_副本.jpg

村民正在采摘猕猴桃 田炜野摄


  2018年8月,中国·遵义第三届国际辣椒博览会举行,千余名国内外嘉宾走进播州国际辣椒产业园观摩,对播州辣椒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院士方智远说:遵义市委市政府、播州区委区政府对辣椒产业发展特别重视,辣椒及蔬菜产业都发展得特别好,尤其是全产业链式的辣椒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未来的播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让绿色农产品发展势头像泉水一样保持不断奔涌,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红利”的思路发展下去。


  农民持续增收 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播州区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数据,播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258元增加至2017年的12945元,增长50.2倍。粮经比由1997年的8:2提高到2017年的4:6。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7.1%。


  播州从“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的转变,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坚实基础,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得以大幅改善。


三合镇互合村几十户村民掌握了高产大葱栽培技术   朱小松摄_副本.jpg

三合镇互合村几十户村民掌握了高产大葱栽培技术  朱小松摄


  近年来,播州区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放力度,完善扶贫措施,脱贫攻坚纵深推进扶贫成效彰显。围绕平正乡葛藤、凤凰、团结村,枫香镇保海、乌江镇平塘村等5个深度贫困村实施精准脱贫整村推进。积极开展社会帮扶,构建扶贫大格局。全区2万名党员干部与2万余户贫困户结对,争取上级项目222个,投入帮扶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目前,全区28个安置点已全面建成,搬迁入住率达98%。2017年,省政府对80个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中,播州区位列全省第3位、全市第1位。2017年度全区共实现贫困户3963户14754人脱贫。到2017年,贫困人口减少到10313户2893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25%。


  播州区紧紧围绕“四个始终”,现代农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茁壮成长,拉开了播州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的序幕。现代农业通过集聚产业、科技、人才“三大优势”,创新土地流转、经营管理、投融资“三大机制”。通过建设,园区中的乐意蔬菜园区、乐山花卉苗木园区、枫香蔬菜园区、花香·龙泉生态园、池坪园区等10个园区初步具备农旅一体化功能并逐步开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生物等综合功能集聚,逐步建成集产销、科研、展示、科普、体验、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区,促进农旅文融合。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地确权、农村土地制度、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有序推进,经营权依规适度规模流转为发展农业产业提供强大支撑;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盘活了农村土地、资产、自然风光等生产要素,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的内生动力。新型经营主体“公司+村社合一”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三社融合”改革试验进一步激发了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内生原动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和500亩以上坝区的划定,为现代农业“一县一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不忘初心再出发 迈向美好新未来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播州大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播州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立足“田园城市·乡愁播州”形象定位,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果蔬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辣椒)……今天的播州,已收获无数的光环。真正实现了“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提子园里,农民们正在为丰果期的果实套上袋子。丁思江 摄影 (2)_副本.jpg

提子园里,农民们正在为丰果期的果实套上袋子 丁思江摄


  播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光强说,如今的播州,既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热烈,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清新,既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趣,又有“溪深古雪寒泉流”的诗情。守牢“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生态底线,播州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百姓富、生态美、产业旺、文化兴的有机统一。念好“山字经”,栽好“摇钱树”,种好“产业草”,做好“水文章”,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回首过去,多少蓝图成现实;展望未来,无限风光在征途。今天的播州,充满朝气、富有活力、展现魅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拥抱新时代,续写新篇章,开创新未来。站在新的起点,播州,这座历史之城、青春之城、魅力之城,正以开放、包容、自信、活力的姿态,步入新征程,迈向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