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 > 正文

小城巨变——兴仁:一个西部贫困县的四十年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方林 见习记者 彭芝莉


兴仁.jpg

  改革开放以来,兴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017年全县GDP总值达151.9亿元,工农业发展表现不俗。2018年8月,兴仁县撤县设市获国务院批准。(兴仁县新闻中心供图)


         提要:兴仁,贵州西南部的一颗明珠。四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城区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工业基础为零,对外交通基本靠腿,群众维持温饱都很艰难的小城。改革开放以来,兴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017年全县GDP总值达151.9亿元,工农业发展表现不俗。有着“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美誉。2018年8月,兴仁县撤县设市获国务院批准。


  “那时候从兴仁到贵阳需要两天的时间,就连我们县长出差都是靠步行。”今年已83岁老人覃登涛是地地道道的兴仁人,回忆起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发展变化,他感叹道:“简直是翻天覆地”。


  覃登涛回忆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兴仁与外界才开始有了能通行的道路。在这之前,兴仁县委、政府连车都没有,领导下乡考察多靠步行。


  “我们是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仁便掀起了公路建设的高潮,2018年上半年,全县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的目标。现如今的兴仁,多条国省干线穿境而过,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已然是贵州西南部的交通枢纽。


  谈起城市面貌的变化,覃登涛老人对县城林立的高楼和纵横的道路颇为感概,“当了一辈子兴仁人,现在出门有的时候都会迷路了。”如今的兴仁县城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乡村建设也效果显著。


  东湖街道办瓦窑村曾是一个贫困的山村,改革开放前人们在地里流一年的汗也很难吃饱饭。而今天的瓦窑村已是兴仁工业发展的一张名片。2010年,兴仁选择把轻工业区建在瓦窑村,园区的建设让当地群众把发展的目光从土地转向了工厂。瓦窑村村支书李永云感慨道:“现如今楼房多了,治安也好了。年轻人不再只靠种庄稼、务工增加收入,创业、做生意都是出路。百姓收入的方式多了,收入也就多了。”园区的建设不仅使百姓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土地赔偿金,附件大大小小工厂的出现也让当地人有了进厂工作的机会,而不再单纯依附庄稼而活。


  是什么让贫穷落后的兴仁在四十年间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策更开放了,交通的瓶颈被打破了,兴仁的发展自然就快了。归根结底,还是改革开放。”谈及兴仁能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覃登涛老人说道:“政策很重要,改革开放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