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 > 正文

独山县基长镇:紧扣“八要素”推动党建促脱贫新模式

  • 作者:岑淑换
  • 编辑:聂兵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4-09 11:37:33

当代贵州黔南记者站 供稿


  今年以来,独山县基长镇全面落实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和县“六园六场”总体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快速度打好产业扶贫仗,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党建促脱贫新模式。

  突出党建引领,促扶贫产业发展。全力推行“125”基层党建模式,以“党支部+龙头企业+X+贫困户”的党建发展方式,积极动员全体村民,尤其是贫困户融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链。选派副科级领导分别下沉到各村(居)任冲锋连指导组组长及党支部书记,增加并提升基层总体力量和服务水平。

  聚焦产业定位,助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招。按“一村一特多品”和“一镇一业”的总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连片发展种桑养蚕、中药材、刺梨、茶叶、玫瑰花等高效特色绿色产业。

  优化作战布局,强化攻坚作战能力。采取镇脱贫攻坚兵团主战、专班主抓、村抱团发展、网格化落实的方式,主攻产业发展,层层责任压实、分工明确。以“指导组组长、第一书记、连长”为指挥核心,副连长、驻村干部、尖刀排成员主攻,全体帮扶责任人当起了产业发展的广播员、宣传员和落实者。同时组建镇产业发展办和土地流转中心,各村相应成立产业(就业)和土地流转服务站,整合镇村退耕还林、农村集体土地以及移民搬迁“三地”利用信息库,建立产业招商项目库,专班人马抓产业发展工作,确保产业有序推进,取得成效。

  聚焦培训农民,提高群众技能水平。通过“志智”双扶,强化政策宣传和正面引导,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采取集中宣讲、开设培训班、召开培训院坝会、摆龙门阵等形式,引导群众改变传统思维。建立技术服务保障机制,通过龙头企业或镇聘请高等院校师资提供技术指导,各村成立技术服务队,农技人员到田间办公,在良种、良法、良策上下功夫,在产业发展技术上全程跟踪指导,各类种养殖产业以技术服务为保障,提高产品质量,为创品牌打基础。

  聚焦技术服务,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贵州恒盛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桑蚕产业,以贵州绿健神农公司和贵州济生公司为龙头发展铁皮石斛、白芨等中药材产业,公司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在派遣1名专业技术员基础上,在各村返聘2名种植户作为技术员,从种苗到蚕茧均由公司全权负责培训指导。

  聚焦发展平台,促进群众灵活就业。全镇各村(居)成立平台公司、劳务输出公司、专业合作社,对全镇劳动力和拥有技能情况进行了大数据管理,采取“村集体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全镇带动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和各种建筑劳务、家政服务等技能服务。镇平台公司专门拿出600余万元资金,为基础条件较弱、经济发展慢的6个村(居)注资成立村集体企业公司,按照安顺塘约发展模式,引导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到集体企业”或“自行发展”投资桑蚕产业。

  聚焦利益联结,促进产业心连心。招引企业的入驻,给镇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镇、村级平台和专业合作社,成为连接农户和产业的纽带,效益分红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按照“镇引导+龙头企业+村级集体或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量化资金或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方式,根据农户和合作社社员不同的参与方式,在桑蚕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了“334”、“217”或领管领包等几种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地实现了产业连心,贫困户增收致富。

  聚焦产销对接,实行订单保底收购。招引进的龙头企业在种植经济效益上充分保障和让利,村集体企业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保底价统一收购;公司先赊购种苗、化肥等给种植企业或种植户,待蚕茧、玫瑰花等收购时再扣还,既解决了群众投入的资金困难,又保证了群众利益,充分调动了群众种植积极性,提高了产业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