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正文

十个家庭看十年③ | 搬迁群众侯加泽: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开栏语:


  十载光阴流转,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发展日新月异,十年间,一个个小小家庭的变化和温情故事,记录着时代变迁。即日起,我们推出十个普通家庭的故事,通过一个个微画面、微镜头,讲述百姓冷暖事,见证民生获得感,通过微观的视角宏观展现这十年贵州发展巨变和历史成就,反映十年发展带给个体的命运巨变,凸显“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无处不在的“感动瞬间”。


3.png


  一排排灰白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绿茵相伴的步道干净平坦,一张张淳朴幸福的笑脸随处可见……


  9月22日,走进铜仁市碧江区响塘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响塘龙社区,记者看到了搬迁户们的新生活。


海3.jpg


  搬迁群众侯加泽的新生活是:一家五口人从2017年1月首批搬迁至这里,住进了109平方米的房子,他和妻子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孩子在家门口就近就学……


家庭4.jpg


  “我二女儿就读于铜仁市第八中学,三女儿在铜仁市第四中学读初一,学校就在安置点不远处。”对于侯家泽来说,搬进城里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三个孩子都能上好学,不用跑那泥泞的山路。


家庭5.jpg


  “你大孩子现在如何?”记者问。


  “我大儿子叫侯廷峰,2017年搬到这里就在附近上高中,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在贵阳一家公司上班。”儿子有了工作,侯加泽肩上的负担轻了许多。


家庭6.jpg


  拉长时间轴,侯加泽一家10余载变迁,就是无数普通百姓点滴细微的变化缩影,就是无数山区孩子搬到城里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生动案例。


  10多年前,侯加泽一家五口住在几百公里外的沿河自治县思渠镇池江村,挤在一栋祖上留下来的木房子里,下雨时“外头大下,屋里小下”,屋里的光线暗,孩子们在户外写作业是常有的事。


家庭7.jpg


  那时,村子地处偏僻,无学校,大儿子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学校,条件很苦。


  更为艰苦的是,侯加泽一家守着深山里几亩地度日,日子越过越穷。“家里三个孩子要上学,咋办?”为了供孩子读书,他和妻子只能选择去外面打工。


  

家庭8.jpg


  2010年,考虑家中父母年迈和孩子的学习,他又回到老家,就近在周边工地做活,以便照顾家中二老和辅导孩子学习。


  老话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2015年,侯加泽在工地贴瓷砖时,不小心从三楼摔下来,导致身体多处骨折。


  “为了给我治病,家里积蓄都花光了。”受过伤的侯加泽从此再也不能干重活,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遭遇,儿子侯廷峰心底的无力和恐惧第一次涌上心头:“爸爸,我不读书了,我要出去打工。”


  “大娃子,莫这么说,哪怕我再苦,也要让你们三姊妹读好书,不能放弃,听到没?”抛掉烦恼与彷徨,他们一家的生活又在艰难中启航。


  生活总该迎着光亮。2017年1月,侯加泽一家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期望,一家人住上了新房。


家庭9.jpg


  住上新房子的那天,他们一家做了一桌子菜庆祝,并拍了一张新居全家福,和挂在墙上破旧的老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孩子读书是搬迁户的心头大事。“搬来后,入学的事情一点没操过心。安置区附近就有学校,三个孩子顺利入学。”就近入学,师资过硬,资源均衡,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侯加泽夫妇对搬进城里的生活越过越有信心。


  孩子就近就学放心,大人家门口就业安心。


家庭10.jpg


  侯加泽之前在外做过管理,担任过村监督委员,搬到新小区顺利找了份保安的工作,作为党员,后来又被推选为响塘龙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妻子也被安排至附近学校当保洁员。


  “现在,我和妻子不用出远门打工就能照顾孩子,一个月的工资大约5000元,供孩子读书和日常开销也够了。”快速融入了新生活,候加泽脸上的愁容少了,皱纹渐渐舒展开来。

 

家庭11.jpg

  如今,响塘龙社区内超市、学校、社区医院等配置齐全,生活便利,安置区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眼神里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小区现在的入学率到达了百分之百。”侯加泽说,截至目前,碧江区按照全覆盖、零门槛不落一人的保障措施,解决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7424人。


家庭12.jpg


  采访结束,侯加泽也忙着下班了,他望着眼前平坦的水泥路步履匆匆往小女儿学校方向赶去。“忙着接女儿赶回家做饭呐,她马上要下课了。”站在女儿学校门口,他微笑着等待下课铃声响起。



  统筹 成嘉廷

  文丨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视频 覃信 林袁世荣 刘青

  海报设计 安刚

  编辑 刘青

  二审 邱胜

  三审 成嘉廷 陈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