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推动教育整体提升!2022年贵州教育这样做

  1月26日,记者从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贵州将聚焦“大基教”“大职教”“大高教”,扎实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推动教育整体提升——



  聚焦“大基教”,提升办学质量


  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10个左右,发展公办园,大力推进普惠性资源扩容增效。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加大省、市、县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力度,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含升类)不少于15所,建设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不少于100个。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推广以自主游戏为切入点的课程改革,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回头看”。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工程。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回头看”,支持5个县持续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工作。着力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持续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加大对第一批公办强校计划项目校跟踪培育力度,遴选培育公办义务教育强校计划项目学校1000所。全面开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公有主体参与办学、深化校外培训治理,确保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只减不增,2022年底前将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压减到规定范围。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推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办同步招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为主”入学政策。


  持续推进普通高中示范特色多元发展。有序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工程。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重点加强市(州)和县(市、区)政府驻地普通高中扩容建设,有序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持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统筹谋划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发展,做强做优县中。组织对40所现有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复查,对申请升类、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评估。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理科学习研究能力,建立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


  聚焦“大职教”,建设“技能贵州”


  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大力实施扩容提质、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支持办好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华为大数据学院。启动职业教育“一张网”建设,为全省职业院校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打造产、教、研、训、赛一体化的公共实训场地,提升实训中心服务能力。


  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示范发展。深度用好东西部帮扶政策,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打造“东部优质企业 贵州资源”“东部市场 贵州产品”“东部总部 贵州基地”“东部研发 贵州制造”等模式提供“贵州双元”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模式,与广东省优质职业院校共建10所“粤黔”示范校。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举办职业教育东盟国际交流论坛,举办首届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探索建立中国—东盟“赛教融合”国际合作模式,建设2个以上国际交流合作示范职业院校。支持引进国际知名职业院校在贵州办分校或联合办学。以推动“技能贵州”,促进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技能贵州”职业教育论坛。


  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六双”深化改革,实现扩容提质目标。开展“一校一特”专业设置优化行动,开办一批质量高、就业好、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强名牌专业。用好部省共建“技能贵州”相关政策,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建设1—2所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二级产业学院;建设1个产教融合联盟、创建3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成5个实验实习实训基地。统筹中高本协同发展,促进职普融通,实施中职“强基”工程,创建一批中职名校,培养造就一批职教名师高徒。积极推进“三教”改革,探索实施教职工“员额制”管理。实施职业教育兼职教师特聘岗,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大力推进“课堂革命”,发展网络课堂和企业实体实训实践教学等。探索实施“四化”需求的专业人才定向招生、定向资助、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四个定向”专项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全力完成高职院校“订单班”毕业就业1.5万人的民生实事。


  聚焦“大高教”,提升服务能力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加快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建设发展。抢抓国家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契机,出台贵州省振兴高等教育的实施方案,结合《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大省属高校实施方案》《关于做特市(州)高校实施方案》,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高水平发展。持续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超前谋划专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建设高校强化学科重点建设,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和基础学科深化行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支持贵州大学开展“双一流”建设,探索符合贵州大学实际的特色发展新路径。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推动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认真筹备组团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培养、引进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实施基础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条件等专项建设行动,加大“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启动实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优化行动。组织高校积极申报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和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围绕我省重点产业的“卡脖子”问题,搭建高校与企业联合研究平台,组织高校相关研究领域科研人员成立研究小组共同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研究制定《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研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修订《贵州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做好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评审及立项工作。积极推荐项目申报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进一步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强化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做好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突出急需、特色,形成我省重点支持的学科清单,重点打造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学科(群)、国家一流专业。积极推行与地区产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双创”项目驱动下,使大学生青春智慧力量和“四化”相结合,助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选聘产业导师不少于180名,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导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企业家精神带入课堂,把市场理念融入教学,把创新能力传授给学生,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杨羽

编审 田旻佳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