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⑤ | 七星关区鸡鸣三省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助力脱贫攻坚



 | 编 者 按 |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乡村旅游助推大扶贫重大战略任务,把乡村旅游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围绕“融合、创新、突破”三个关键词,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累计助推112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以及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在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即日起,“天眼新闻”客户端全域旅游频道联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文化旅游处特别策划推出“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专题,展示旅游扶贫经验,为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


  七星关区鸡鸣三省旅游景区


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助力脱贫攻坚


  “鸡鸣三省”景区是毕节市七星关区近年来依托红色文化打造的文旅融合发展复合型旅游景区,总体规划面积5430亩。景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走出了一条集红色教育、红色资源开发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鸡鸣三省村是景区所在地林口镇的贫困村之一,村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烤烟种植和外出务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外出人员占全村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约1200 人,在家务农人数约380人。



  鸡鸣三省景区于2016年启动以来,不但解决了几百年来阻碍三省交界处群众的交通问题和生态开发保护问题,还促进近千名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创业就业,仅景区建设工地就解决临时就业300余人。


  景区运营后,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景区周边村民和贫困户,景区现有员工70余人,其中80%以上为本地村民。同时结合景区实际情况,通过减租免租等多种优惠方式引导周边群众在景区内开设餐饮和旅游商品店,带动景区周边农家乐10多家,解决就业人数120余人,其中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 户64人脱贫,旅游带动脱贫效益显著。


  景区基础设施功能实现共享共建,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景区配套建设的公路、安置房、广场、停车场、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不但让老百姓出行更便捷,生活更方便,也有效改善鸡鸣三省村的村容村貌,群众满意度提升明显。建设过程中,政府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对鸡鸣三省村104户群众进行集中安置,被拆迁群众户均有一套住房和一个临街商铺,商铺配套安置有效保障了村民搬迁后的经济来源。目前安置房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


  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8年,鸡鸣三省村围绕旅游发展,成立了贵州三省缘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带领32户群众开起了餐厅 , 办起了养兔场;返乡创业的村民陈曦领头成立了红色一家亲农业发展公司 , 带领22户群众发展种养业,开办农家乐。事实证明,景区的开发建设,带动了林口镇餐饮服务、旅游商品、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多业态的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



  依托景区发展,有力促进农村创新发展机制。景区通过旅游项目拉动,旅游服务延伸,立足“景区+农户”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进行种植,公司负责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合作社负责组织群众种植,群众以土地流转、 务工、分红等形式增加收入——


  一是通过鸡鸣三省村采用“土地流转+自愿种植”的方式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种植沃柑约300亩、向日葵约300亩、辣椒约30亩、马铃薯约300亩、蔬菜约150亩、养殖肉兔2000余只、鸡约1000余只。


  二是通过“景区+农特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商品。紧邻景区的坪坝村,种植小麦近千亩,年产18.2万斤。景区利用宣传营销优势,带动发展坪坝村特色面条产业,仅此就带动贫困户18户88人。同时,发展刺梨产业369.254亩,带动贫困户30户130人。 现如今的平坝村,在鸡鸣三省旅游景区带动下,村集体经济日益增长,带动全村农户务工,留住了外出务工劳动力,也留住了村子发展的希望。


  截至目前,景区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 景区路网、鸡鸣三省纪念碑、绵绣江山广场、会议会址、陈列馆、雄鸡唱晓观景平台等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对游客开放;景区二期工程红韵苗街、荷花池、三圣宫、古驿客栈、将军碑林、周家大院等景点目前正在建设中。



  - 专家点评 -


  鸡鸣三省村立足自身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优势,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以打造文旅融合的复合型旅游景区为抓手,推动景区建设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易地扶贫搬迁,以及景区运营与扶贫就业创业的有效结合,走出了一条集红色教育、红色资源开发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清 整理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王璐瑶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