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③ | 盘州市舍烹村:农旅融合 共赴小康



  | 编 者 按 |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乡村旅游助推大扶贫重大战略任务,把乡村旅游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围绕“融合、创新、突破”三个关键词,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累计助推112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以及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在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即日起,“天眼新闻”客户端全域旅游频道联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文化旅游处特别策划推出“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专题,展示旅游扶贫经验,为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


盘州市舍烹村一角(郭应 摄)


  盘州市舍烹村

  农旅融合 共赴小康


  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深处的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曾经产业单一、技术匮乏、思想落后、经济收入受限,如今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贵州省农业和旅游的“双百”园区。


  2013年,舍烹村成立娘娘山农业旅游开发公司,与村民形成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将土地等资源及闲散资金整合到公司发展农旅产业。


  公司成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带领60多位村民代表组成的考察团跑遍大半个云南省和贵州部分市州,参观43家农业基地和旅游景点,取得如何发展农旅一体化的真经。


舍烹村美景易俊 摄


  农旅一体化,是在农业资源基础上作旅游文章。舍烹村所属的普古乡,辖区内新寨村、播秋村等均是农业大村。2013年7月,在盘州市、普古乡党委的指导下,舍烹村与新寨、播秋等8个村和公司党支部联合成立普古乡娘娘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联村党委,抱团发展农旅产业。


  要发展产业,就得解决资金难题。舍烹村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撬动民间资金入股旅游产业发展。在盘州市政府帮助下,盘州市宏财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担保,舍烹村625户农户申请创业贷款5000万元,统一打包到娘娘山旅游公司下设的舍烹村利群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用于改造村寨房屋和入股温泉养生度假项目。并采取“乡政府 + 旅游公司 + 酒店管理 + 农户入股合作”的方式,在村内打造农家旅馆、农家乐等旅游业态。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联村党委发展农业产业21800亩,有刺梨、猕猴桃、蓝莓、石榴、樱桃等。旅游产业板块建成旅游接待服务核心区,陶源酒店, 温泉度假小镇,江源洞景点,天生桥房车营地,银湖广场,娘娘山广场,马场河河堤,民族风情街,滨水走廊茶室等及特色民族村寨、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索道、观光栈道等项目,形成“村村一产业,寨寨有风光”的产业循环发展体系。


  农旅一体,农业为旅游产业提供发展基础,旅游产业引客入村旺百业。农旅一体,抱团发展,舍烹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2 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4600元。


  舍烹村发展,激发了毗邻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嘎乡等地的发展信心,当地村民纷纷以土地入股到娘娘山农业旅游开发公司,做大农旅一体化文章,共享发展红利。


娘娘山景区


  - 专家点评 -


  思路转换天地宽。舍烹村村民转变思维,成立开发公司,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围绕产业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同时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壮大发展空间。总结工作经验,主要是:思路明确、定位准确、布局正确,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以产业为平台、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为抓手、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的发展导向,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清 整理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王璐瑶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