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精神力量|铜仁“五变”促“五破”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11月28日,铜仁市碧江区矮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欢快的广场舞曲开启安置点热闹模式。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留得下、能发展,铜仁市在安置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以之为载体请专业老师指导搬迁群众跳广场舞、合唱或宣讲政策,丰富文化生活,贴心服务群众。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19年以来,铜仁市以“单打变协作”破解基层力量不强难题,以“理论变家常”破解思想落地不实难题,以“文明变礼遇”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以“乐器变武器”破解文化供养不力难题,以“服务变项目”破解供需对接不畅难题。


  铜仁“五变”促“五破”,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党的理论落地生根有新载体、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新阵地、党的群众工作有新方法、基层群众有新风貌,有效凝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印江自治县”文明储蓄所”文明积分兑换物质小”礼”。 铜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拉家常摆理论 党的政策入人心


  窗外寒意微微,室内暖意融融。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碧江区六龙山乡牛场村委办公楼,第一书记杨秀勇正向村民宣讲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村里也要建工厂?”村民张勇举手发问,气氛热烈而和谐。而在一年前,他可是村里有名的“刺头”,乡村公路改造,他不但不配合,还拉拢一些村民抵制。


  村干部多次做思想工作,但张勇等人就是不同意占自家的地修路。杨秀勇找到老支书周岩清,请他出面做张勇等人的思想工作。


  “你家打算买轿车不?如果还是泥巴路轿车开得回来不?”周岩清不讲大道理,而是与乡亲摆家常,用身边的事说身边的人,“其他村修路,村民不但主动让地,还自发集资。你们再这样闹下去,国家成百上千万元的投资项目还能落到咱们村?”


  老支书句句问到心坎上,让大伙儿意识到只有齐心实施好现有项目,才能获得更多支持,均同意无偿让地改造公路。


  “理论变家常”破解思想落地不实难题。铜仁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邀请老村干、退休教师等作为政策宣讲员,让宣讲队伍多元化。他们有经验、有威望、有方法,把党的精神、国家政策与群众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宣讲方式接地气,在拉家常中宣讲党的政策,让群众明白知晓,统一思想凝聚乡村振兴动力。


  拉家常讲理论效果好,但村两委人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务重,造成工作量大。对此,铜仁通过党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建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站,打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神经末梢”。


  目前,全市建成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实践所68个、实践站(点)4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单打变协作”,队伍多元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百花齐放。


碧江区坝黄镇坪茶村“昆碧幸福里”医疗志愿服务项目关爱“三留守”人群。 铜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讲文明扬新风 乡村振兴有动力


  “咱们村实行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其它事不办。”松桃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村委会主任田周成感慨地说,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春风改变了村民攀比观念。


  过去,办酒成风、请客攀比歪风曾一度横行农村。村民连换个大门也要请客,明面上彼此攀比,私下却相互报怨“酒席太多”。


  如何刹住滥办酒席、互相攀比的歪风?


  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春风,响水洞村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节约美德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党员干部带头制止并拒绝参加违规酒席,着力提升村民思想觉悟、文明素养。


  “新时代文明不是虚无缥缈的,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铜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孟麟说,铜仁打造“文明储蓄所”“道德超市”“春晖积分超市”等82个积分兑换场所,让文明行为有“分”可量。群众可用文明积分兑换实实在在的商品,以“文明变礼遇”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


  目前,全市已6万余群众用文明积分兑换到电器、牛奶、面粉等礼物。讲文明带来的实惠,让比勤奋、比美德、比环境、比和谐的文明新风劲吹武陵山腹地,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和农村治理。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铜仁还以“乐器变武器”破解文化供养不力难题。号召农村艺人把党的政策和精神融入山歌、小品、相声,组织农村山歌队、腰鼓队等文艺队伍巡回宣传,把手中的乐器变成理论宣讲的武器,让群众在文艺欣赏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党的政策。


  产业发展“富口袋”,文明实践“富脑袋”。铜仁还实施“百馆千园万廊”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艺巡演、文化培训等文化服务活动,挖掘地方特色文艺,培育民间“文人”,从“送文化”转向“种文化”, 壮大民间文艺队伍,凝聚乡村振兴动力。


德江县楠木园社区道德文明储蓄所存折发放仪式。 铜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精准志愿服务 “代理亲人”情亦真


  “何妈妈好得很!”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从石阡搬来的冉思逊家,“代理妈妈”何松丽正辅导10岁的冉思逊做作业。


  冉思逊父亲残疾、母亲患病,由于缺少管教,他性格内向而叛逆。从印江迁来的何松丽与冉思逊家住在一栋楼。获知冉思逊家的实情后,何松丽主动成为冉思逊的“代理妈妈”,经常开导他、关心他的学习,还给母子两送米、送菜。有何妈妈的关心,冉思逊变得开朗懂事,学习用功,还主动做起了家务。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铜仁创新探索“代理家长”“代理老师”“代理儿女”等志愿服务,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社区老人、儿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志愿服务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 孟麟说,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但往往因对接不畅,有需求的群众得不到服务或是服务不及时。


  为让志愿者更好地服务群众,铜仁以“服务变项目”破解供需对接不畅难题,改革创新志愿服务供给侧。依托“百社千企万人”,实施万个志愿服务“项目点亮新生活”工程;在线下打造“飞毛腿+”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一边走家访户搜集需求,一边接受志愿者登记注册,确保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石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接单助力脱贫攻坚。 铜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各区县也结合实际打造“志愿碧江”“志愿玉屏”等信息化志愿服务平台,动态发布志愿服务供需信息,提供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等整套志愿服务流程,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对接。


  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铜仁还开展“锦绣坊”“四点半课堂”“日间照料”“扶残助残”等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让爱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编辑 江佳佳

  编审 朱邪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