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丨德江县楠杆乡龙寨攻坚队队长、第一书记梅刚

1_副本.jpg


  我时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要做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作为攻坚队队长、第一书记,要用实际行动,扎实、有效的带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我是德江县楠杆乡龙寨攻坚队队长、第一书记梅刚。2019年3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我主动申请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从德江县委宣传部,来到全县77个深度贫困之一的楠杆乡龙寨村脱贫攻坚一线作战,扛起了脱贫攻坚战的大旗。


2.jpg

德江县楠杆乡龙寨攻坚队队长、第一书记梅刚(左)为老人接过背篓


  龙寨村坐落于海拔1350米的山顶上,号称“德江小西藏”。距县城60公里,距乡镇12公里,全村239户967人,贫困户79户362人,这里山高坡陡、交通落后、条件恶劣,一年四季多数多数时间是在阴雨天度过。

  我们第一天来到龙寨,满山烟雨蒙蒙,车从悬崖边开过是心惊胆战。村里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全村就一条公路,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里需要我们来改变。


  到村之后,我们并没有泄气,攻坚队严格按照出发前大会上领导们提出的德江脱贫攻坚口号:“脱贫攻坚打不赢 一切等于零”的总体要求,全面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3_副本.jpg


  时间见证了我们每天为民办事服务的点点滴滴。上战的第1天,我们走访8个村民组,第2天了解村情,第3天调解村民家庭矛盾,第4天召开群众会,第9天认识在家贫困户,第10天下地帮助老百姓干活,第30天认完全村在家人员,第40天帮农户接水管、安装电线、修门、打地平、翻瓦……慢慢地我们成为了村里的全能手。


  经过一年多努力,在全攻坚队和老百姓们的共同努力下,龙寨攻坚队切实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攻坚克难,把做群众事当成自己的事,用自己的行动感动老百姓,动员搬迁47户;修建通组公路四条9.8公路,连户路2500多米;排污沟1997米;修建两个文化广场;完成透风漏雨整治63户;补齐短板,实施五改一化一维107户;户户用上安全水;建档立卡户100%参保;实现“零”错退漏评漏人现象;拆除老旧圈舍95间,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组织群众参与卫生清理500余人次,清理垃圾20余吨,村民们对攻坚队点赞。


4.jpg


梅刚帮忙群众种菜


  龙寨以产业为支撑,目前按照“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以核桃维主导产业,养殖、种植为辅助产业发展模式。

  对照产业“八要素”找差距,全面推进全县2+N产业发展,目前发展一个大规模养牛场,存栏144头,该户带动全村共同发展养牛产业,全村现存栏量326头;两个大规模养猪场,存栏生猪500余头;三户养羊大户,存栏150只;养鸡场一个,存栏4000多只;种植核桃1400亩;天麻2000平米、烤烟100多亩等多效产业发展。

  疫情期间我们一直坚守岗位,守好卡点,连续奋战22个昼夜没回家,甚至换洗的衣服都是请他人带来;发展产业过程中我被牛角马蜂蜇6针,住院四天后立马返回攻坚队继续开展工作;为了推进搬迁户旧房拆除工作,我在拆除旧房的过程中,右手受伤,缝了两层4针,没有向组织请半天假,一直奋战一线,组织搬迁户旧房拆除工作有序推进。


5.jpg


梅刚(左一)带着驻村干部帮助群众美化人居环境


  “有困难,找梅书记、梅队长”,每次下队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诚心为民,民必理解;真心为民,民必拥护。驻村以来,我始终把这句话作为做人做事的准则,做政策的执行者、引路人,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忙帮到基层关键处。“脱贫,一户都不能少”,这是我驻村工作中向龙寨村79户362名贫困人口许下的庄严承诺,现每户人均收入都已达到9601.23元,户户稳岗就业,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驻村干部的承诺,成了龙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的信赖人。

  如今,龙寨村在各级领导领导们的关心支持下,在攻坚队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一条条硬化连户路直通各家各户,村民们幸福欢声迎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