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三都:“马尾绣第一村”绣出水乡新画卷

 【民风民俗介绍】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古老而又最具有特色的一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主要材质为马尾,其不但制作材料独特,制作手法也是独树一帜,被人们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流动的浮雕”,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马尾绣独特的材质和制作手法,加上其神秘深厚的水族文化背景,使得马尾绣在全国所有绣品中一枝独秀。2006年“水族马尾绣”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听说这里的民俗文化保存得特别好,我们特意请假过来看看,顺便感受一下水族‘端节’的节日氛围。”在三都县中和镇板告民族文化村的水族民间博物馆内,前来参观的游客程琼热切而兴奋地说到。

20.jpg

游客在水族民间博物馆参观

  观水书、赏马尾绣、亲身体验牛角雕......博物馆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这批游客是隔壁元幹村驻村干部田景梅带过来的,一行十多余人来自贵阳、福泉等地,全是田景梅家的亲朋好友。大家簇拥在馆长韦家贵周围,认真听着讲解,感受源远流长的水族文化。“因为我在这附近驻村嘛,对这个博物馆也早有耳闻,趁着端节,就邀请家里人过来看看。”田景梅说。

  被誉为“马尾绣第一村”的板告村系一类贫困村,是水族聚集地。水族马尾绣正是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走出了宋水仙、韦桃花、潘小艾等一批代表性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日本、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板告村聚焦民族文化产业,以马尾绣、牛角雕、葫芦雕、骨雕、水书等带动群众创业就业,通过文旅产业销售民族工艺产品实现增收。

21.jpg

水维村文化旅游吸引海外游客纷至沓来(水族民间博物馆供图)

  “这已经是我今天接待的第四批游客啦!”待游客离开后,馆长韦家贵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到。“这些年,我走村串户收藏了37000多件民间水族生活器具、马尾绣等古件,其目的就是要保护、传承和弘扬水族文化。今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新的水族民间博物馆,为保护和展示水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场所。”韦家贵说,游客来博物馆参观,可以带动村里群众一起搞接待,参与绣制马尾绣等,能让大家都赚到钱。

22.jpg

韦家贵在整理马尾绣

  近年来,板告村乘脱贫攻坚东风,立足文化优势,以水族马尾绣、水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采取“公司+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把板告村周边地区妇女培养成“绣娘”,带领群众发展“指尖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目前,板告村有桃花马尾绣公司、水仙马尾绣公司、天龙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等9家马尾绣工艺品公司,绣娘400余人,年营业收入过亿。此外,板告村还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实现各类产品线上下单2000余单,销售额80余万元,有效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今年以来,板告村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经济收益30余万元。“为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我们成立了文化旅游合作社,完善了基础设施,申报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编制了水族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规划,‘旅游’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驻村第一书记唐德龙如是说。

23.jpg

游客在水族民间博物馆体验民俗

  一栋栋民居静默伫立在青山脚下,一条条溪流蜿蜒过家门庭院。如今的板告村,道路修通了,环境美化了,游客多了,群众“腰包”也鼓起来了。在巨变中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既是守护水家人根与魂的重要举措,也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有效作为。抢抓发展机遇,板告村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新路,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版“水乡新画卷”跃然纸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娄铃英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