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记录变迁,红河情深|罗甸县红水河镇红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韦凤鑫

20201207174158_73389.jpg


  我叫韦凤鑫,是罗甸县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现为红水河镇红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三十多年前,我呱呱坠地在这里——老红河村生长生活,三十多年后我又如愿踏入这片土地工作,或许是“娘家”的期待,也或许是家乡的寄托……

  一次偶然

  到红河村驻村的故事,还得从一次偶然的机会说起。2018年的一天,单位领导找我谈话,说是正准备要让我到村里去锻炼锻炼,那年不久,我就服从组织的安排,被派到红水河镇红河村驻村了。

  红河村是红水河镇政府驻地村,由原羊里村和下宜村于2014年撤村并村而成,全村国土面积41.6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其中8个村民组属龙滩水库移民组,截止目前,全村农村户籍人口505户2226人,布依族占比98%以上。


韦凤鑫(中)走访群众.jpg

韦凤鑫(中)走访群众


  到村驻村,刚开始接到任务,有喜有忧,喜的是熟悉这里的实际困难和情况,忧的是开展工作的局面不好打开。为此,我尽快摆正自身位置,虚心学习,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满腔热情地与群众交流谈心,两个多月的时间全部走访了村里的每一个寨子每一个小组,了解了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掌握了真实、准确、客观的第一手资料。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和工作队的一位同事一起入户走访,那天到一农户家中碰上了“难题”,该户就一位老人在家,没有学会地方语言的同事与之交流困难。站在旁边的我,赶紧用布依话“翻译”才化解尴尬,后来的驻村中,我坚信“偶然”也会无形中变成了“必然”的需要。

 两年驻村

  两年漫漫扶贫路,驻村初心不变。刚开始压力有点大,但我一直给自己打气,既然来之则安之。得益于队长、第一书记以及村支书的“传帮带”,后面办事做事也顺手起来了。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两年的驻村工作中,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本着在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知识、扶技术、扶方法“六扶”上下功夫,经常进入寨子院坝、田间地头和群众家门前开院坝会。

  为宣传好党的方针、脱贫攻坚政策以及做好宣讲等工作,我还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一起从感恩脱贫和激发内生动力入手,提升群众主动脱贫意识和参考产业发展。

  此外,我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小技巧”,还负责撰写村级各种工作制度、计划、情况汇报、调研等文书,撰写村级信息简报上报和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党建宣传、迎检内业资料等。共完成了信息简报70余期,心得体会5篇,撰写各类综合性材料11篇,策划弄宣传展板11块,村级脱贫攻坚工作纪实专题片1个。

  记录时光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红河村寨子上的男女老少喜欢看电影,尤其很热闹的是赶集天,很多人舍得在河边沙滩各个角落上花钱,请相馆的老爷子拍张照片做个留念就很满足了。后来,我也潜移默化地喜欢看电影和留照片。

  到高中时,我就更爱好上了摄影,想方设法借着别人学学,想想以后能有义务多为别人免费拍照多好。

  现在进组入户,每到一处,为留住些工作点滴和生活怀念,我经常记着要带上照相机和背个包的习惯,包里装着一些资料、笔和工作手册等,以便随时备用。

  今年上半年,为记录展示扶贫成果,村里考虑大家,让我想办法策划,弄了个村里脱贫攻坚工作纪实专题片,每次看着村里党员、群众们在观看《专题片》感动的画面而淌眼泪,我也跟着有流泪的感觉。后来,我从旁边了解到,村里能制作个满意的《专题片》不容易。


W020201210600033275194.jpg

红河村一角


  感受变化

  如今的红河村发生了翻身覆地的变化,我作为驻村工作队员的一员,这两年的参与,让我也意外地是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走进红河村,如今到处呈现新景象,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房屋沿道排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村连户……泥巴路变沥青路,产业由小变大、从无变有,穷山变富山。一个“变”字,红河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相信,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红河村干部群众饱满的精气神和对未来的信心,看到了“幸福红河”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整理

见习编辑 梁珍情

编辑 孙远铭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