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脱贫致富有“方子”丨锦屏县启蒙镇中华村第一书记龙正培

20201124170116_13163 2.jpg


  我叫龙正培,自2017年起,我就与黔东南州锦屏县启蒙镇中华村结下了不解之缘,任中华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尖刀班”组长、网格员,每个职务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1.jpg

中华村开展”讲政策知党恩“院坝会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而我用“三子串线”来体现担当和襟度。

  沉入一线,脱贫致富有“方子”

  村里的群众听说又来了一位年轻人来扶贫,感到很漠视。而我用温暖的心来融化他们,主动跑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干农活。哪家遇到难事,我总是主动上门解决。这段时间里,手被磨破皮、脚走出水泡、人被晒脱皮。后来,他们主动找我聊天拉家常、反映贫困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2.jpg

帮助群众抬打谷机


  为了治“穷根”,我号召贫困户开展“算账活动”,算一算贫困后果、算一算解困希望,并为贫困户设计脱贫方案,帮出致富点子。

  我结对帮扶的10户贫困户中,杨光智户最为困难,上有一老下有三小,不能外出务工。但再难也要攻坚。我了解到他会开车的情况后,帮助他筹钱买了辆工程车,在附近拉沙拉砖,妻子在家种植10余亩藠头,年人均纯收入15000元以上,已稳定脱贫,2018年被评为县级“艰苦奋斗脱贫家庭”。


4.jpg

入户走访困难群众


  龙华钦夫妻均已60多岁,体弱多病,靠低保维持生计。我主动上门,从办实事入手,帮助其申请危房改造补助15000元,把房子整修一新;后面又做他们懒女婿的思想工作,鼓励他跟本村人做木工,现月均收入6000余元,同时给他女儿安排了村保洁员的工作以贴补家用。

  秋冬种植,农业生产有“路子”

  农民离不开土地,在土地上做文章,是扶贫的根本之策。

  针对该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较多实际,我千方百计寻找一条相对轻松也有收益的种植路子。在请教农技专家后,发现藠头种植是好路子。


3.jpg

带领村民开展秋冬种植


  2019年,我找到帮扶单位,请他们支持藠头种子50余亩,按照“村支部+公司+农户”模式,覆盖82户种植。藠头成熟后,又与外地公司联系,帮助打通销路,当年实现户均收入3000余元。

  其他农户得知这种技术含量低、弱劳动力都可以种植的产业,纷纷加入进来,2020年扩大到100余亩,让更多的农户增加了收入,促进了脱贫。

  多措并举,疫情防控有“点子”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详细统计外出回乡人员200多人,在居家隔离期间,在每天上门测量体温的同时,为他们代购牙膏牙刷、柴米油盐等日常用品100多次共有2000多件。


5.jpg

“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


  利用微信群,张贴告示,标语等方式,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并多次入户宣传,群众逐渐理解了。经劝导,解散打麻将娱乐、集体聚餐等人群密集活动24起。

  疫情防控期间,我牵头建立了临时党支部,组织村干、驻村干部等24小时轮流值守路口50多天,排查1500车次、6000人次等,不让一例疫情进村。

  疫情防控不忘扶贫。我自掏腰包购买了大米、牛奶、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上门送到3名五保户、低收入户手中。对暂时生活困难的杨奶奶,自掏腰包捐助500元,帮助她度过难关。她说:“疫情期间,驻村小伙子龙正培没有忘记我,比亲儿子还亲咧。”

  经过不懈努力,中华村于2019年整村出列,2020年贫困人口“清零”,疫情期间未发现一例输入型病例。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平凡岗位的坚守,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守护了群众的健康,我用实际行动树起了群众心目中的党员形象,彰显了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整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田旻佳 韦一茜